撰文.呂松庭
少年時代的我,記得爸爸給我訂了《王子》雜誌。如今《王子》 早就停刊多年,現在的少年在短影音 youtube AI的新興科技間 早就把當年我們當作寶貝的紙本,想像成落伍、不環保的東西,但他們因此失去什麼?
我感謝爸爸為我做過的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也包括小學時代某次生日 他送我一本《格林童話》,我高興的跟爸爸說謝謝,一個少年擁有一本童話集 想像的寶盒也跟著打開。
也曾陪伴我們長大的《巧連智》紙本雜誌宣布即將停刊,在媒體間引起討論,好像在宣告爸媽陪孩子共讀,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的時代,又抽掉一根柱子。從前的孩子在剪紙、模型的美勞經驗間訓練手眼協調、邏輯和三度空間思考能力,都要讓位給數位虛擬世界裡變幻莫測的虛幻,從小培養孩子耐心、專注力和發現的樂趣,也跟著失去。數位和電玩,早就幫孩子設定想要發現的內容,那絕對不是發現。
發展心理學家都認為,孩童仍然需要有紙本的經驗,這符合大腦的心智發展。在數位世界裡 第一個失去的是文字的地位,鍵盤敲擊算不算得是接觸文字的經驗?有位教育前線的老師堅持讓學生寫書法, 他說 一筆一畫的從毫端發出來的字 才叫做實際的接觸。
《巧連智》這類兒少雜誌每期的美勞作品才符合大腦從近的學到遠的、從實作中學習解決問題的發展。
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的大腦,歷經幾千年紙本文明的進化,仍然遵循著這個學習的階梯,突然就要跳躍進數位時代,那就像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在《神們自己》寫到的平行宇宙間的換能,最後造成星球的冷卻 和太陽的爆炸。因為,這些已超越大腦的負擔。
讓孩子繼續有機會獲得紙本經驗吧,爸媽和孩子一起好好玩紙本。就像我感謝當年爸爸送我的一本童話集,希望這一代的孩童,別只剩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孤獨虛幻童年。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