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瑞貴
與一位親友提到每年會參加靈鷲山水陸空法會並描述法會的殊勝。突然被問到,怎麼知道祖先會知道此法會且會到場聽聞佛法?
直覺的回答是通過召請疏文的宣讀,先人就會得到訊息來參與法會。然而對法會陌生的人而言,這樣的回應是否圓滿?或是從「生命存在」的觀點探究,可以更容易理解呢?
生命持續流轉存在
出生之前,生命是什麼樣子?往生之後又往哪裡去?這是長久以來被許多知識領域探討的議題。
或有透過時空的角度認為,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是一整體,之所以有所區分,是來自於人類的幻覺。也有科學家從組合元素探討,認為生命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核酸所組成;另有科學家認為生命是一種從無生命到生命的自我複製演化歷程。各種對生命的詮釋均有其立論與對生命認識的貢獻。
從佛教對生命的觀點而言,主要立足於因果律。
「十二因緣」是生命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流轉過程,「因」是生命主體,「緣」是生命存續演變的條件,因與緣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因果關係。
植基於此,生命是持續存在,且由於「緣」的生滅與捨受而有著多樣的流轉演化。
誠如《三世因果經》所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心道師父使用「記憶體」來詮釋生命的意涵:「生命就是記憶體,處處都是記錄;看得到的會記憶起來,看不到的每一個念頭會自我記憶,虛空也會記錄一切。這個宇宙的空間充滿記憶體,記憶體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生命,就像大地,土壤都是一樣的。種子的記憶體不同,會長出不同的花草樹木。」無論可得見或不可見,所有生命均依據因緣記憶的不同,自生、自顯、自解脫,以各種的樣態「存在」所有時空中,並
持續進行動態發展與輪迴。
生命存在生態宇宙中
既然生命是一種持續記憶因緣的「存在」,無數累劫以來就與不同時空環境的要素有著複雜互動與關係的連結。心道師父指出,「靈性生態就是生命彼此分享成果、互濟共生,一切草木、果實……所有存在,每一個 DNA 都有它的作用,生命相依而存。」
作為個體的人類必須使用「正向的心去解讀我們的感受,讓宇宙充滿、流動著正面的能量,是我們對宇宙的責任」,也就是讓生命裡接觸的每個緣,都建立「善的記憶,布施的記憶、喜捨的記憶、覺醒的記憶。」這樣的願力是靈性也是覺醒之愛,愛和平也愛一切,以愛心來關心所有的生命、生態。換句話說,必須把整個宇宙視為一個無限大的生態共同體,每一個環節是緊密連結、相互依存的,任何微小的崩壞都可能導致生態共同體的崩解,因此,必須以靈性的愛凝聚生態共同體的生命。
體現靈性生態的價值
生命永恆存在龐大的生態宇宙時空中,水陸法會詮釋並體現了靈性生態的價值。
這種價值在於建構與提升自我與跨越時空的所有生命的良善關係。心道師父強調,萬物同體,是「多元共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藉由水陸覺知的菩薩 DNA,提升、連結自我的一切生命;回歸本有靈性,升起利益眾生的菩提心,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分享共同的成果,讓一切生命離苦得樂、解脫自在。
來源:第324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