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振家
當您沒有了光環剩下什麼?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古人說的「門可羅雀」、「門庭若市」,就是有沒有光環最好的對比。
人的一生總有高低起伏,當我們粉墨登場,享受著無限光環及掌聲,很多人都認為理所當然,是自己努力而得;當下台一鞠躬,留下一個人的獨處以及四週環境的靜謐,有些人可能就會不太習慣了。
不能怪世俗眼光的短淺或庸俗,畢竟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類社會,沒有人生下來就「看清」或「頓悟」,即使每個人都瞭解箇中道理,但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就不一定能調適了。
我們試著由網路流傳的兩個實驗,來看看沒有了光環剩下什麼?雖然我無法證實這兩則案例是否真實,但至少是個參考:
一、足球明星C 羅,在攝影團隊規劃下,在街頭進行一項測驗:將C 羅打扮成沒有人認識、熱愛足球的一般人,一個人帶著一隻小狗、一顆足球,在熱鬧的大街上秀起足球球技。
街上沒有人願意與他互動,只有一位小男孩,因為沒有上班壓力,也沒有被光環影響,願意花時間與這位陌生人在街頭互動。
最後C 羅在足球上簽名並送給小男孩,然後慢慢地將偽裝卸下,當街上的人認出是C 羅本人,都放棄手邊的事情簇擁過來想合照,結果都被拒絕。C 羅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離去。這證明「當您沒有了明星光環,您什麼也不是。」
二、另一則故事是國際知名小提琴家琳西特莉(Lindsey Stirling),一次在美國紐約地鐵拉著小提琴,但是人們似乎視而不見,沒有人駐足欣賞她拉琴。
琳西特莉在音樂廳的演出一票難求,只有工商名流才有能力買票進場,可是在不同地點,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情境。這又說明了,即使您有明星光環,但是在不同的時空、地點,也有可能被忽視、遇不到伯樂,因為沒有利用價值,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在您身上。
這只是一個測試,如果是真實事件發生在您身上,您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這就是為什麼要問一下自己,當您沒有了光環剩下什麼?不是要我們活在恐懼中,而是要活得自在,活得快樂,不要被外在的光環綁架。
「光環」來自於外界的加持,因此很容易一夜之間就消失。在企業團隊中,我們常常檢視一個人是「發電機」還是「耗電機」?如果是「發電機」,不管到哪裡都充滿著熱情、希望,以自己的亮度,照亮週遭的人,「耗電機」就不一樣了,因此我們要努力讓自己成為「發電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肯定」、「正向樂觀」,凡事都朝正面去思考,當您養成這樣的習慣,外界的光環就會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當您沒有了光環剩下什麼?
「自我肯定」是克服沒有了光環之後,內心脆弱的一貼良藥,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找回自己沒有光環前的純真和希望,找出自己快樂的因子。有一部早期的兒童電影叫《彼得潘》,雖然是虛構人物,但卻代表著不要長大的心情,當他充滿快樂、有信心時就會飛。
一樣的道理, 不管我們的身分證年齡是多少, 別忘了當失去光環時, 讓自己的心靈年齡回到快樂的童年心境, 讓自己的心情天天快樂, 不僅照亮自己, 更照亮別人。當您沒有了光環時,能大聲自信的告訴
自己, 剩下快樂及一顆正向樂觀的心。
來源:第319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