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先有生命,後有愛?

從佛法看待生育教養難題,因緣具足就會有好的緣起。

撰文.呂松庭

結婚八年,羅太太一直想有小孩,卻始終不能如願。她什麼偏方都試過,求遍中醫和西醫,但送子鳥始終沒有捎來喜訊。

羅太太懷疑,是不是自己得了不孕症,疑問懸在心內,干擾她的日常思緒,變得消極、多疑。醫學報導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容易造成不孕,她還去學習放鬆靜坐,還帶丈夫去上課。但是,光是想要放鬆這件事,無形中,又造成這對夫妻的另一層壓力。

因緣具足 成就每個生命

羅太太是佛教徒,平時也參加教團布施行善,她知道佛法談因果,每個生命的誕生,不僅是醫學上的問題,也代表一個因果業力循環的開端。羅太太心想:「也許是前世因果吧,當因緣尚未具足,沒有一個冥冥中的記憶體啟動、進入胚胎,我們就不會有小孩。」

有人勸她,要不要試試代理孕母或人工生殖方式,但是,羅太太深信,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一個生命的來到最好能有好的「緣起」,當精子進入母體,再到子宮孵育,承載業風吹拂,胚胎不僅就擁有前世業力,也從與母體分享滋長養分開始,蓄積、培養與母親的關係。「代理孕母」或其他的人工生殖,不僅造成倫理的問題,一個母親/父親和孩子的天生親緣(BONDING),也將斬斷、脫落。

萬宗萬法 一切皆是緣起

「緣起」是佛法的基本要義,萬宗萬法只要離開「緣起」就不是佛法,然而,在生命的養成裡,最不被重視的也是「緣起」,以為生了孩子,「愛」就自然會來,自然就會當上父母。難怪現代人會衍生生許多佛陀時代沒預想到的社會問題。
生了孩子,「愛」自然就會來嗎?佛家雖然有「後有愛」的說法,如《起初勝法門經》寫道:「復言:世尊,後有愛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謂於未來自體希求。」有種說法是,父母愛孩子,就是一種對自體重生的意欲。但現代人對自體生命意義的虛無和渺茫無知,也常表現在親子關係裡。如果他們連自己都不愛,如何真誠的去愛另一個後有的生命呢?

我們看到,許多人即使當上爸爸、媽媽,對這份角色也顯得冷漠、疏離,也許從新生命一開始,這種疏離感就因為醫療體制的關係而造成了。現代醫療體制對懷孕/生產的機械化和去人性化設計,(以把嬰兒夾出母體的鑷子為代表),孩子一出世就被帶離母親身邊,從生命一開始,就是對佛家最重視的「緣起」的傷害。

好的緣起 才能離苦得樂

所以,曾經有人這樣形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從受傷的經驗開始,而每個爸爸和媽媽,也產自於一個生命的受傷經驗。」生命伊始的「苦」,分離母體的徬徨、恐慌融合在基因裡,又成為了一段以「苦」做為標誌的生命經驗。

基督教說,人有「原罪」,出自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被逐出象徵「極樂」和「無苦」的伊甸園。佛家則主張生命皆為「苦」,所以要求「離苦得樂」的解脫。也有可能,宗教就是將這種出生體受的「苦」內化、集體涵化變成了日後形而上對「解脫」和「救贖」的渴望。沒有好的緣起,現代人極不能得到「好生」。

佛家說「緣起」,曾有位法師將「緣起」解釋為「『緣起』的界說是,現象界的一切都是關係性的存在的。」因此,現代人越來越多不孕症,求不到孩子,或者有了孩子卻沒辦法教好、養好,都可以這樣來看待。不重視「緣起」,硬要把生命帶進這個世界,將可能只是另一場的災難。

代理孕母 美麗新世界?

現代的科技,表面上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有了「代理孕母」、「冷凍胚胎術」後,也許,當父母親沒空照顧孩子時,還會發明自動哺乳器、無人自動搖籃等等,即使孩子進入最需要大人陪的童年歲月,也可發明「機器人父母」,替代父母的陪伴。羅太太心想,與其沒有孩子,也不想看到那樣的「美麗新世界」(借用赫胥黎的寓言。)

回過頭,羅太太開始尋找更多佛家對生命探索的解答。

Visits: 2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