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說《華嚴經》的信解行證

紫式部 輯

一、以信入,歷菩薩道。(信)
二、發大心,行普賢願。(解)
三、訪善士,依教奉行。(行)
四、發願共成華嚴聖山。(願、證)

一、以信入,歷菩薩道。(信)

《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境界,可以說是諸佛不可思議的解脫行,這是凡夫,乃至聲聞緣覺二乘人的心量,都無法想像、無能為力的境界。既然不可思、不可議,只能一個辦法契入,就是「信入」。因為這不是人間的經驗,不是二乘人的修行可以比量思惟的,既然不是比量思惟的世界,所以就叫做「信入」。這法界實相是「唯信能入」的世界。

《華嚴經》是佛陀在二七日內「自內證」世界的充分表白。本來,佛陀想說這樣的「自內證」世界,在人間是沒有對機眾可說的,所以佛就「直暢本懷」而說,等於把成佛的證量經驗和盤托出,我們要感恩當時大梵天王為眾生祈請,我們娑婆世界才有這樣的法教寶藏,所以《華嚴經》內容遠遠不同於後來佛陀遊行人間、應機說法的八萬四千「方便法輪」。這《華嚴經》是釋迦佛契入毘廬遮那如來清淨法身,在菩提樹下「不離本際」,入華藏莊嚴世界海的「海印三昧」中,對文殊、普賢等海會聖眾所宣說的「圓滿法輪」,所以叫做「根本法輪」,是經中之王,一切法教的源頭。我們講華嚴說「七處九會」其實是超越時空、不離本際、本來一味的說法,就是不離菩提金剛座,了知三世法、一切唯心造。可見得當時娑婆眾生根器,本來就是不相應的,只有大心菩薩可以領略《華嚴經》的奧妙。

所以,今天壇城內,各位行者都是大心菩薩,發起廣大菩提心的願力菩薩。

從修法內容來看《華嚴經》,今天我在這裡要特別講說〈入法界品〉的五十三參,事實上〈入法界品〉包含了菩薩道到成佛的所有歷練。其中由「信入」,再進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位、妙覺位、佛果。也就是說,包含了整個凡夫由凡轉聖的修行心路,這修行心路的要點就是「信、解、行、願、證」。首先,要讓未信者令起信,所以說十信。讓已信者令解,所以說十住。讓已解者要令行,要去實踐,所以說十行。讓已行者更發願,發大心願,所以講說十迴向。讓已發願者更令證入,所以說十地,十地菩薩以「六波羅密」為主修,得「根本智」,再開展為十波羅密,遍滿「後得智」,終於圓滿根本位與後得位的修行,最後,已證入者要令等佛,究竟成就正等正覺。這是一條成佛的康莊大道。

所以〈入法界品〉的最重點是「信入」,「信入」等於是像入法界的「鑰匙」,一開始善財遇文殊菩薩,起堅定信,然後發起廣大菩提心,開始到處學菩薩行,從外凡菩薩一直到內證圓滿成佛,期間參歷形形色色,不同修法經驗的善知識,善財童子都能虔誠依教奉行,精進不懈問道求法,終於感動文殊引見普賢菩薩。

二、發大心,行普賢願。(解)

我們知道,《華嚴經》非常廣大,它的內容不是人間的凡夫智能所及,所以我們要抓住重點綱要。其中有二品最重要,〈十地品〉、〈入法界品〉。那麼,我們今天大家共修到哪裡呢?是不是大家快要從〈離世間品〉進入到〈入法界品〉了。

為什麼說這兩品很重要?

據傳龍樹菩薩以前並無完整的華嚴經,只有〈十地品〉、〈入法界品〉的流傳,〈十地品〉講菩薩修行的原理內容與階位,再來〈入法界品〉,等於菩薩道的演練演習,其中普賢菩薩開示了善財的十大願王,強調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參的善知識,要一一了解他們的解脫法門,也必須由普賢十大願是最勝的方便。這裡就是大家最廣為流通的〈普賢行願品〉的內容。

〈入法界品〉是《華嚴經》的終品,在這最後一品,用實證的人物來表演《華嚴經》的整體一味,可以說是演述成佛過程中實際修行菩薩道必經的生命歷程,善財以實際參訪善知識的人生重新把〈十地品〉內容做一個開演。

入法界,重點是入,怎麼入法界,分為能入與所入。法界的能入,也就是能緣的理,與所入,所觀的智,本來也是融會一味,所以稱為一真法界,唯心淨土。

善財童子,由文殊的啟發而生信,文殊是教化的因,這個信是決定信,從此步上實踐菩薩道的行,善財一路問訪,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就這樣一站一站參訪善知識,總共歷經五十三參,經歷百城,最後還是由文殊介紹到了普賢菩薩跟前,終於才能證入無生法界,成就入法界的果。

〈入法界品〉也把菩薩〈十地品〉的十地階位修行內容,用各種各樣的人物的專長特色具體表演出來,最後寄託融入善財童子的發心當中,讓我們可以體會到原來輪迴是一趟大學習,所有世間出世間的知識,都是佛無量智慧的階段教育,所有的眾生都是真實菩薩的顯現,他們的成就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華嚴經》是大乘佛教遍盡法界、圓融無礙、多元創造的生命教育。「信入」以後要「體解」,體解為了「行證」。

三、訪善士,依教奉行。(行)

〈入法界品〉除了呈現修行歷程,最重要的一個重點是提示:善知識的重要。

善財好樂菩薩道,善知識是成就的關鍵,善財這一路南行,所遇到的都是善知識,比如有六位比丘、四位優婆夷、十位長者、二位婆羅門、十幾位神祇夜天,還有各行各業十來位,總之,不管什麼身分,什麼宗教,什麼職業,什麼種性民族、性別年紀,甚至有些表面上看起來非善類的惡知識,比如妓女婆須密多,原來也是密行菩薩,是大善知識,所以我們對所有善知識都要恭敬虔誠,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無不是具有如父母般的大恩德。

〈入法界品〉呈現大乘菩薩菩薩的恢弘胸襟與氣慨,這也是佛陀遍智果位的來源,這是阿羅漢果位所不能的。所以,華嚴帶給最偉大的一個啟示,就是廣大的心量,心量是福氣的來源,這是不管你在哪裡生活,你一定會廣結善緣,讓你福氣無量的心態。

我們可以把〈入法界品〉看作是一部非常偉大的實況轉播,它用一個真實的人物角色,模擬了一場又一場的人生互動,來演出真實的菩薩道,它把凡夫從如何起信發心到成佛的過程,如何在輪迴中參學歷練體證,從頭到尾演練一遍給我們看。〈入法界品〉告訴我們,這樣的過程,是每一個眾生的必經之道。

善知識如此重要,如果沒有依止善知識引導,我們是沒有可能逃脫輪迴的陷阱,也就沒有機會可以成佛。善知識包含佛法僧三寶,廣義的三寶包含一切具足三寶本質的善知識,也就是一切眾生,這就是為何皈依三寶,是決定成就與否的關鍵性條件,如果我們沒有皈依三寶,我們在心念上就無法建立正確的座標,在茫茫的輪迴大海上,我們不會知道方向目標,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只會跟著因緣隨波逐流,最後被輪迴大浪襲捲而去,所以沒有三寶作皈依的人生,只有不斷起伏漂泊,不斷地遭遇痛苦而已。

四、發願共成華嚴聖山。(願、證)

《華嚴經》是證量世界的經驗呈現,所以最重要是引導我們趨入實踐。

我們靈鷲山稱作華嚴聖山,我們常住四眾每年過年時候,都發願要共修《華嚴經》一部,這是靈鷲山的本願經。這座山,在我來到之前,福隆當地就叫「聖山」,所以山下有座「聖山寺」,當地人捐給我就跟我說這裡是「聖山」,可以改建,但「聖山」名字不能改。「華嚴聖山」是有大因緣的,不是口號,不是宣傳,不是教條,這是我們真實的發心,真實的誓願。

《華嚴經》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對當今世界人類,是非常重要的心量。只有體解到法界這種無可分割、無法區隔、光光相映、一即一切、相即相入的一味,只有當我們都體會到這宇宙萬有的本質實況,我們對一切輪迴眾生相才能真正生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心量,生命才能找到覺悟的方向與意義,眾生才不會因為錯知錯解,而一再製造無謂的輪迴痛苦。

我們共修〈入法界品〉時,要滿心歡喜。〈入法界品〉等於整部《華嚴經》的總和與濃縮,等於從頭到尾再貫串一次《華嚴經》的全部內涵,當我們唸誦時,要一心觀想,善財童子等於是我們的化身,我們就是善財童子,我們要像善財童子一樣的發心,一樣立志,一樣精進,共修時等於我們就是在身歷其境,在演練菩薩道的一切身語心行。

祝大家發心無量、法喜無量、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Views: 2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