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 輯
「我們的島」是公共電視多年來經營的優質節目,不只一次探討塑膠和廢棄物議題,也常針對這些議題採訪我們的意見。兩年前「我們的島」播出兩集有關廢棄物處理現況的短片,深入淺出地探討相關部門或團體對目前掩埋場超載、重啟焚化爐爭議的意見,以及各縣市環保局的說法;並在節目後半段介紹了看守台灣協會正推廣的「細分類回收」實務,視之為解決垃圾無處可去的具體方案之一。整個採訪報導的內容層次豐富,將廢棄物處理議題的複雜度娓娓道來,這幾年廢棄物政策爭議的前因後果一目了然。
公視點出了一個事實:因為事業廢棄物占用現有焚化爐焚燒能量,以致各縣市沒有餘裕接收其他縣市的垃圾,這些焚化爐原本的設計就不適合焚燒事業廢棄物,若不送去專門的焚化廠焚燒,事業廢棄物可能導致一般焚化爐的壽命縮短。片中受訪的焚化廠負責人特別指出,塑膠是最傷焚化爐的廢棄物種類,因為塑膠中如果含氯(只有3號PVC塑膠含氯),焚燒時會生成酸性物質,侵蝕焚化爐的管線,導致該廠不得不頻繁停爐維修。
影片中也引用各縣市說法,呈現垃圾焚燒調度的困境。原本以全國焚燒量能來計算,要焚燒現有垃圾總量是綽綽有餘,但在各縣市自治原則下,即便2017年廢清法修法後,環保署握有總調度權,卻還是無法促成區域合作;基於上述兩個背景條件,沒有焚化爐、垃圾無處清運的縣市開始對新建(或重啟)焚化廠蠢蠢欲動。
觀眾一定會提出疑問:「如果垃圾可以少一點,各縣市不就不用吵了嗎?」的確,除了事業廢棄物不能再送到一般焚化爐焚燒,以及廚餘處理設施應該要增加之外,我們的家戶垃圾確實還有空間可以大幅減少。這就是看守台灣協會在台東東海國宅試推動「細分類回收站」的目的。目前台北市以外大部分社區的回收實務只要求居民將垃圾粗分為「一般垃圾」、「廚餘」和「回收物」,但「回收物」這個分類底下其實還可以再細分為20類以上的容器、包裝、各種材質,光是塑膠就可以細分成七類回收。沒有經過細分類的回收物由回收商全部打包帶走之後,回收商必須另外付出成本進行人工與機械分類再變賣,很難分類的回收物可能會被丟掉(例如生鮮托盤與透明包裝盒等不易辨識材質的平板塑膠容器),結果居民特意分出的回收物又成為一般垃圾,送去焚化。讓全社區的住戶一起進行細分類回收不但可以提高回收價格和回收比例,還可以將一般垃圾減少到剩下總量的三成。
我們在台東東海國宅推動細分類回收站有了成功經驗之後,又跟台北市景美社區清潔分隊合作,也設立了一個社區細分類回收站。有趣的是,東海國宅社區回收站就在大樓底下,居民可以悠閒進行分類,不出一個禮拜時間大家就接受了這個新作法;而景美細分類回收站因為設置在清潔隊回收場內,部分居民是趕上班時才來丟垃圾,便對花時間進行細分類的接受度相對沒那麼高,也有人傾向認為細分類是清潔隊的責任。這提醒未來願意加入細分類回收行動的社區,設計回收站時應考量居民生活作息和觀念,或能達到更高的回收率!
Views: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