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每次心道法師造訪緬甸,有五位比丘總會不辭千里地從緬甸各地前來拜訪,在這位特別的長者身上,學習出家人的風範。平日「愛與和平地球家」在緬甸當地推行公益計畫時,幾位比丘總是陪同工作人員一同前往當地村莊和寺廟,讓計畫的推行更加順利。在緬甸當地,見到比丘就如同見到佛,跪拜頂禮是基本的禮儀,離去前再一次頂禮向比丘們告假,這些行儀都深深的烙印在緬甸人的日常生活中。
常駐緬甸的法琳法師說:「這裡比丘的威儀很好,給人的攝受性很強。」一直到今日,沿街托缽的沙彌和比丘們,總是能讓人安靜沉穩。清晨薄霧未褪,遠遠的聽見打板的聲音,鄰近寺廟的托缽隊,身穿紅色伽沙赤腳走在大街上,比丘們托缽時不得穿鞋,也不能打傘,只是靜靜地走在路上。以平房為主的聚落,還看的見人群聚集在門口,滿心歡喜等待供養比丘熟食的樣貌。
在緬甸,比丘們仍然遵守著過午不食的戒律,清晨小沙彌們在寺院用過早餐後,便出發到附近的鄉鎮托缽。托缽雖然兩三個人為一單位,回到寺院後仍是將今天得到的食物均分給整個寺院。以前還沒有便當盒時,各式飯菜全都集中在缽裡,回到寺院後經過一個上午的蒸溽,飯菜的氣味很複雜。現在有鋁製餐盒,可以用來裝不同的菜,而米飯則仍然裝在缽裡。
在2009年靈鷲山水陸法會時,經過層層手續五位比丘也前來台灣參加法會;同年遇上八八風災,其中一位住在山坡的比丘還記憶猶新:「記得當時一從桃園下飛機馬上就到災區,去為災民們祈福,腦海中的景象至今難忘。」去過台灣哪些地方,比丘們都印象深刻,講起拜訪台灣的種種,談笑之際比丘本來令人感覺嚴肅、不可親近的氣息,也漸漸散去。
當時在台灣,比丘們陪同師兄師姐坐遊覽車出遊。在遊覽車上,一位法師應師兄師姐要求,希望比丘可以隨機向大眾開示,比丘們也隨和的和師兄師姐講講話;經過翻譯,師兄師姐都反應講得很好、也很清晰,對來自南傳佛教的比丘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次心道法師趁弟子及五位比丘都在的時候,特別向五位比丘道謝,感激他們願意在遊覽車上向師兄師姐們開示。原來在緬甸,比丘開示必然得昇座,遊覽車上的隨機開示是違背緬甸風俗的,因為在緬甸比丘是頂尊貴的。但是五位比丘們平易近人,願意在車上開示;而透過心道法師的致謝,他們學習到長者身上也能具備此般謙虛風範;透過這個機會,心道法師更讓弟子們知道,該如何注意與比丘們互動。
在緬甸年長的比丘,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嚴謹和肅然起敬。但是心道法師與五位比丘接觸的過程,帶來另一種長者的形象:輕鬆的相處方式、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以身教讓人心情愉快。每次心道法師到訪緬甸,五位比丘總會前來見面;看著心道法師接眾的形式,也漸漸影響了比丘們回去與信眾互動的方式,也更加滋養了兩處佛教的文化交流 。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