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以阿姆斯特丹為師

撰文.楊宏國

有這麼美麗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願意做個不鼓勵消費的城市。在公民閱讀上讀到篇報導,讓我們驚豔。願意與大家分享,也讓大家想想,在選舉的熱浪當頭,有市長候選人願意提出不鼓勵消費的願景嗎?

1602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於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間證券交易所,是金融世界的先驅,今天,阿姆斯特丹則期待在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創新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推動完全循環的經濟。

想像一下,一個到處都是維修坊和二手商店的城市,鼓勵人們不要買新的東西,如果東西壞了就拿去修理,或是到二手店挖寶,而回收是最後的手段。阿姆斯特丹希望減少城市使用的物質資源,降低生態足跡,無論是手機的電子零件還是用於建造房屋的磚塊,產品不再是一次性消費主義,而是不斷重複使用、維修和翻新。

這個經濟模式有個有趣的名字——甜甜圈經濟學。

什麼是甜甜圈經濟學?

甜甜圈經濟學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凱特.拉沃斯(Kate Raworth)於 2012 年首次提出的現代永續發展願景,主要目標是為地球創造一個繁榮的未來,同時滿足人類的需求。

「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設計來追求繁榮,而非成長。」拉沃斯在 2018 年 TED 演講中說道,並解釋了國家(和城市)如何在地球限度內創造永續經濟。

內圈之內列出了人類過上美好生活所需的最低限度,這些源於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範圍從食物和乾淨飲用水到一定水平的住房、衛生、能源、教育、醫療保健、性別平等、收入和政治發言權。

甜甜圈的外圈之外,代表地球系統科學家繪製的生態天花板。它強調人類不應跨越的界限,以避免破壞氣候、土壤、海洋、臭氧層、淡水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在兩個圈之間是甜甜圈麵團,而每個人的需求和地球的需求都在這裡得到滿足。

拉沃斯指出,傳統經濟學正在扼殺地球,拚經濟讓人類壽命延長、居住環境變好,但對氣候變遷、貧窮問題毫無對策。人類不該再追求不斷增長的 GDP,而是探索與地球平衡且繁榮發展的方式。

第一個擁抱甜甜圈經濟學的城市

早在 2015 年,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研究該模型在城市層面潛力的城市,隨後該市根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目標,從再生能源和綠色空間到建立永續糧食系統和減少消費。

阿姆斯特丹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 55%,80% 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並將消費者的消費量減少 50%,以及更具體的目標,包括增加公園數量和開發用於維修和重新利用的各種產品。

2020 年 4 月,阿姆斯特丹推出「2020-2025 循環戰略」,希望為所有公民創造一個繁榮、再生和包容的城市,同時尊重地球邊界。當時正值 Covid-19 大流行,而這場疫情也幫助許多城市居民意識到,根本性的改變早就應該發生了。

阿姆斯特丹負責永續發展的副市長 Marieke van Doorninck 說:「我們確實對該戰略推出的時機感到有些懷疑,但事實證明人們渴望在危機後重建經濟。而我們的循環戰略是一種工具,可以確保我們不只是回到『一切照舊』,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塑造我們的經濟,它被視為我們可以用來在 Covid-19 危機後恢復經濟的計劃。」

van Doorninck 說,好處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循環經濟是一種更具彈性的經濟,因為生產、消費和再加工多在當地進行。當然,這也會創造就業機會,因為循環經濟也是屬於非常勞動密集型產業。

阿姆斯特丹的循環經濟已經體現在公共和私人的舉措中,例如:LENA,這是一間時裝圖書館,顧客可以租借設計師服裝,鼓勵消費者以租借衣服的方式,減少購買新衣。

另外,阿姆斯特丹向來以其公園和綠地而聞名,不過,現在正在變得更加綠色,市政府於 2021 年撥款 2650 萬歐元,用於 18 個大型項目,包括改造市中心 Weteringcircuit 繁忙的圓環,並在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種植了 500 多棵新樹。

也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市對「潔淨科技」新創公司的支持。例如,智慧城市(amsterdamsmartcity)是一個開放式創新平台,目標是透過數據和技術來提高生活品質,並在數據透明度、電子政務和減少算法偏見等領域開展工作。

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阿姆斯特丹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個項目是透過生成數據來幫助管理交通流量,以突出痛點和潛在的擁堵,同時考慮到汽車、公共交通、自行車騎士和行人。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阿姆斯特丹建立一個生活品質更好且更加永續的城市。

無論是幫助阿姆斯特丹實現其減碳目標,或是在公眾認知方面,甜甜圈經濟學正在該市開始發揮作用。正如 van Doorninck 在「2020-2025 循環戰略」的前言中所寫,所有人共同努力是讓地球繁榮的關鍵,唯有地球繁榮才能保護生態系統,也能支持人類社會,兩者必須齊頭並進。阿姆斯特丹也鼓勵其他城市嘗試甜甜圈經濟學。

Visits: 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