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氣候變遷 糧食大危機

撰文.顏靜

你可以想像,世界上有超過半數的人口吃不飽嗎?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2020 年非洲發生極為嚴重的蝗災數千億隻蝗蟲在數月間橫掃非洲、亞洲、中東等地,一天吃掉了 3 萬 5 千人的糧食,引發非、亞兩洲多國面臨糧食危機。

而造成世紀蝗災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氣候變遷」。

然而,氣候變遷可能引發的災害不僅有蝗災,據報導,2021 年由於極端氣候與洪水衝擊,從巴西咖啡、比利時馬鈴薯到加拿大黃豆,食品價格均大幅上漲。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發布的報告指出,農業是氣候變遷之下風險最大的產業之一,無論是單一的極端天氣事件或氣候模式長期的轉變,都將衝擊農業,且整體風險是其他產業的好幾倍。科學家也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價波動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表在科學期刊《Nature Food》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在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之下,氣候變遷可能於 2030 年對玉米和小麥的生產帶來極大影響。玉米的產量預測將下降 24%,而小麥可能會有大約 17% 的增長。

研究使用了先進的氣候和農業模型,科學家們指出,作物產量的變化是基於以下的預測:全球溫度上升、降雨模式轉變以及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地表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這些變化將使玉米在熱帶地區更難種植,但同時也將使得小麥的生長範圍更為擴大。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氣候緊急已成現實,綠色和平致力推動政府修法、要求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加速減碳腳步!

捐款支持

僅僅七年內,出現令人憂心的驚人改變

對於模擬結果,研究主要作者, GISS 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溫室作物生長模型專家與氣候科學家 Jonas Jägermeyr 表示:「與 2014 年進行的上一代氣候模擬的作物產量預測相比,我們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他指出,玉米產量的預測結果極為糟糕,將比目前的生產水平下降 20%,可能會

該小組研究作物產量的長期變化,並對氣候變遷何時開始明顯地影響作物產量提出了新的預估。在部分地區,大豆和水稻的預測呈現出下降趨勢。

被颱風吹落的玉米。全球暖化加劇颱風侵襲菲律賓的頻率,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Mangkhut)造成菲律賓北部約267億披索(約新臺幣143億)的農損,更使該國苦於稻米短缺。

以玉米和小麥而言,氣候的影響更為明顯。由於主要種植地北美、中美、西非、中亞、巴西和中國等地的平均氣溫上升,在未來幾年後的玉米產量將會下降,由於玉米是全球總產量最高的重要糧食作物,更是加工食品與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產量減少可能影響物價,對於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更可能引發糧食危機。與此同時,小麥則因氣溫上升得以擴大種植區域,但作物產量的成長可能會在本世紀中趨於平緩。

全球氣溫上升還與降雨模式的變化以及熱浪、乾旱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有關,這可能影響作物的健康和生產力。持續攀升的高溫還會影響生長季節的時間長短,並加速了作物的成熟。

小麥是全球三大穀物之一,根據研究,在未來小麥因氣溫上升得以擴大種植區域,然而持續攀升的高溫也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期,危害其健康與產量。 © Emile Loreaux / Greenpeace

Ruane 表示:「植物在生長季節的過程中汲取陽光, 轉成能量以利穀物成長。如果生長階段時間變短,就無法取得足夠的能量了。 因此,生產期較短的植物會比發育期較長者產出更少的穀物總量。生長期過短、過快,實際上反而使作物產量下降。」

氣候變遷引發的糧食生產衰退是全球性的!

NASA 這項研究也呼應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19 年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到了 2050 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 5% 至 30%。糧食危機不會只發生在貧窮小國,全球糧食系統彼此串連,一個地區的糧倉所受到的影響,全球每一個人都必須共同承擔。當糧食生產力下滑,衝擊的不僅是您我的每一餐,更影響菜價、經濟穩定,甚至可能引發全球貿易與政局的動盪。

氣候危機無疆界,臺灣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2021 年上半年的乾旱和暴雨,造成全臺停耕灌補助近新臺幣 70 億元,顯見極端氣候對農漁民的衝擊遠比一般人更為深刻,也亟需政府與主要碳排企業加速減碳,減緩氣候變遷。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推動政府制定更加積極、確實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並落實攸關糧食供應與農漁民生計的氣候行動,為您我及下一代守住豐饒永續的家園。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