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曹郁美
禪、禪境、禪道、均屬抽象物,連「物」都不是。那麼「禪」到底是甚麼?
簡言之,禪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它講究的是隨遇而安、放任自然、解脫自在、為所為而為。因此愈是枯寂、靜謐、簡單、無聲、無味,我們愈會說它有禪意。
假設有一位雄健有力的運動員,他跑得快、跳得高,反映了身體極限之美,這是不是「禪」呢?我們不會如此認定,因為他有「動」的張 力,卻無「靜」的凝聚。看過臺灣「優人神鼓」的表演嗎?他們有「三打」:打坐、打拳、打鼓, 動靜互相配合,即是「禪」。
再看一例,元曲大家馬致遠知名的《天淨沙》這樣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本曲描寫秋天蕭瑟的景觀,沒有一件事物是明亮、豐饒、快樂的,連馬兒都要「瘦」,烏鴉都必須處在「黃昏」中,而人則要「斷腸」。為何它被解讀為富有禪意?原因在於它的「不圓滿」。
在日式美學中有「侘寂」一詞,據說是從佛教的「三法印」衍生,指的是不完美、無常、有缺陷,上述的「枯藤老樹昏鴉」不正是這樣?
究竟「禪」該如何定義?禪宗發源於中國, 卻在近代才由日本學者具體地表述了。
久松真一(1889 - 1980)是哲學家、茶道家、京都大學教授,也是日本繼鈴木大拙之後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他把禪的文化藝術歸納為七大特點︰不均齊、脫俗、自然、簡素、靜寂、枯高、幽玄,俗稱「禪之七要素」,如下。
一、不均齊:太過於整齊則落入呆板無趣, 在繪畫中不是常講究參差不齊、亂中有序、大膽突破規矩嗎?
二、脫俗:在禪家認為「清新脫俗」遠勝於「濃豔富麗」,不過這也必須看情況,如為長者祝壽,所插的盆花就不能太素雅,否則會被視為失禮。
三、自然:刻意安排的、後天加工的、有斧鑿痕跡的,都被視為不可取。如前面所舉的運動員,他追求更高、更快、更遠,立志奪金牌, 在禪家皆不以為然。
四、簡素:凡事講究簡單樸素,不必豪華壯麗。故而日本式庭園有「枯山水」一詞,以石塊、細砂石、綠樹、苔癬、小花、木造屋構成,讓觀賞者進入禪之思惟與視覺中。
五、靜寂:王維的詩最能表現這種萬籟俱寂的空靈之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六、枯高:「高」字同「槁」,「枯槁破落」與「生機蓬勃」是相反詞,因為前者象徵了人生的不完美,而後者則是熱烈的、有律動的, 卻不屬於禪之意境。
七、幽玄:這是一種幽深玄妙、不可名狀、不可擬議的境界,若借用禪家的話就是「不可說」三字。既然言語無法表達,只能用「心」去體會了。
單看「禪」字是梵文的中譯,本意是「思惟靜慮」,來到漢地後把它發揚光大,賦予修行的、禪觀的、文化藝術的新意,真妙不可言!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講師。著有「《華嚴經》之如來放光」、「十方成佛──華 嚴小百科」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5期
Views: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