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COVID-19 造就弘法的另一契機

撰文.莊振家

疫情給我們的契機

「線上共修真是太棒了」,在 COVID-19 疫情尚未發生前,要聽到這句話可能比較難,但 是由於疫情阻礙了大家聚在一起共修的機會,因而造就了「珍惜線上共修」的心情。

所謂的「危機可能就是轉機」,對某些人而言,疫情可能剝奪了工作,卻也造就新的工作模式及機會;疫情剝奪很多人出差的機會,卻也造就了家庭團聚的契機;對於「佛法、弘法」也造就了不同的機會。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疫情造就人願意「轉」的機會,也造就了「數位轉型」的契機。

人的行為有其養成的既定觀念及模式,也有其慣性,在傳統的學佛、傳法及弘法中,每個人都非常渴望能有同好在一起共修,也渴望有認同的大師當場開示及加持;人面對虛空的感覺, 有時會覺得不夠真實,而群體在一起也會產生共鳴的效果,那種氛圍的影響力,會讓人產生寧靜、和諧,心靈得到撫慰的力量。就是因為這樣的特性,所以負責弘法的大師們常常要奔波於各地之間,常常感到分身乏術,既希望讓更多人享受佛法的好處、感受佛法的恩澤,卻又苦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雖然隨著傳播媒體的進步及普及,弘法可以透過運用各種媒體來運作,但由於人的慣性及喜好,常常達不到「數位弘法」的效果,而疫情剛好衝擊人們的慣性行為,試著去改變自我, 接受另一種不同的選擇,也就是「數位弘法」。

面對「數位弘法」我們要有的心態

道場弘法是三維(3D)立體空間的接觸, 而數位弘法是二維(2D)平面的互動,道場弘法會有感覺,會有氛圍,會有真實接觸的感動, 人們會經由心動、感動,再進入行動的實踐行為,而數位弘法在目前而言,大部分都較缺乏三維立體的溫度,要如何去強化這方面的影響力, 除了要朝數位弘法的模式下功夫,更重要是我們要微調我們的心態。

有哪些心態要調整呢?

第一,要克服面對科技的界面,不一定人人都會用,不一定人人都想用,萬一不會用或眼睛視力不夠好,又沒有人可以協助幫忙,可能就會打退堂鼓。雖然這一部份有賴人機介面再進步,但是我們更需要正向去思考,如果能夠學習新的方法及技巧與人互動,說不定可以促進大腦的運轉,讓我們的人生愈活愈有意義。

第二,要能夠習慣周圍沒有其他真實的人在您旁邊。

第三,要能夠督促自己時間到的時候準時參與。

第四,眾人的感染力及影響力會減少,您要有堅定的信心及熱情。

第五,在一起學佛,私底下還可以利用空檔聯誼或增進感情,數位弘法在這方面就打了折扣。

第六,弘法大師不會隨時注意到您,您要更獨立、自主的去學習。

在數位弘法的作法上,除了要靠科技幫忙之外,也有幾個方面要強化。

(一)內容構建方式:要能夠貼近人心,生動務實展現某種程度人與人互動的溫度。

(二)呈現方式的多元化:例如時下最受歡迎的「鬼滅之刃」就是一個例子,經由「動畫」呈現方式募人募心。

(三)口語的表達方式:也要作適度的調整,這樣才能讓數位弘法更普及法。

科技始終來自人的需求

數位弘法是個契機,但也有很多困難。數位弘法一定要藉助科技的幫忙,但是科技是死的,人的運用才是活的。在冰冷冷的科技上如何有效加入「人的情感」,才是數位弘法的成功要素。

由於疫情的關係阻斷了人們互動的頻繁度, 造就人們不得不接受數位弘法。人們需要有信 仰的渴望是不會改變的,現在人工智慧(AI) 的進步,智慧型手機移動設備的普及,5G 速度的提昇,加上 AR、VR 的普遍化,當人們習慣於接受數位弘法的互動方法,則弘法將可無遠弗屆,大師更能無國界的弘法,宅居在家的人也可由方便的 APP 或各種應用方式找到心靈的寄託,讓學佛、修法更全面化。

學佛是一條永恆的路

不要忘記心道師父所開示的「常住一心」──回歸學佛初心,永遠提醒自己:學「佛」是一條永恆的路。

數位學習是未來學佛的另一種方式,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個「晶片」,透過晶片連結,將心道師父的「愛與和平」傳遞下去。

(本文作者曾任美商惠普(HP)協銷事業 部亞太區總經理、新加商(Armarda Inc.)董事、美商 CV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來源:有緣人月刊289期

Visits: 3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