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改變可能 創造可欲

撰文.陳瑞貴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 8 月中旬公布「2020 年至2070 年人口推估」報告,指出臺灣總人口從今年(2020 年)轉為負成長,2025 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20%), 2027 年人口紅利時期將至,預估 2031 年勞動力會進入負成長,2037 年大學入學人口將減少近 3 成。

這些推估對臺灣產業、勞動力及生產力的未來,社會福利與退休制度的負擔,一般消費能力等,都傳達了負面的可能未來訊息。難道臺灣就必須接受這種負面前景嗎?難道沒有改變的可能?

改變可能的未來

預測的結果主要在揭露:在所有內、外環境條件持續運作情況下,研究議題的可能未來: 環境條件如果改變,結果亦隨之改變;例如,由於社會觀念及環境條件的改變,臺灣人口負成長提早 2 年──在今年發生。

任何預測(包含推估)的目的都在於改變預測的結果;亦即:預測不只呈現「匱乏」的可能未來,並期待改變此一結果。例如:因為大肆補殺及濫墾濫伐導致生物類種會大量消失,人類因此有所警覺與作為,讓生物類種得以延續, 地球生趣盎然。

國發會的報告提供臺灣在未來發展更多的可成長空間,例如勞動力市場的全球化育才攬才,尖端科技人才的培育,產業結構的轉化,高 等教育由量的思考轉為質的追求,高齡人口適齡適性的再就業,建構世代共融的和諧勞動環境, 還有發展一套由政府與民間合作設計的未來國家整體計畫。

藉由這些作為,推估報告的警訊在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反而創造更高品質的社會。這不代表推估錯誤,而是推估報告起了作用,改變原應發生的結果。

創造可欲的未來

預測的結果也揭示了「亟需」的可能未來, 其另一目的就是提供創造可欲未來的契機,例如5 年後,臺灣65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 以上, 考量平均壽命的延長,這年齡層是不可忽視的「頗具生產力」族群!他們不甘成為只領退休金 而毫無貢獻的一群,他們可憑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人生歷練、與持續的學習成長,在職場上補 足越來越匱乏的勞動力。

「晚退休」的「上流老人」會是未來的新勞動族群!如何建構一個共融自主的世代勞動力平台或許是臺灣可欲未來之一?!

在高度變異的不確定前景中,要能創造可欲的「成就」未來,必須契合外在的亟需與內在的擁有,採取「斷、捨、離」的心靈生活觀,亦即:「斷」絕不當的貪慾與誘惑,心不隨境轉;「捨」棄慣性迷思與既有成就,釋出更多可創造時空;以及「離」開我執、我愛與我見,發現內外在契合的潛在適性立足點,透過此等靈性態度才足以創造可欲的未來。

誠然,《雜阿含經》云:「世尊說當斷欲貪, 則心解脫,乃至意、法亦復如是。」心道法師亦強調透過禪修,「進入、安住在覺性的光明裡面」,「回到覺性做不沾黏的工作,就是回到本來」,藉由解脫與回到本來的心,才足以清楚如實地探究錯綜紛沓的前景,改變可能的「匱乏」未來,進而創造可欲的「成就」未來。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副教授、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終身會員。主授科目含未來學理論與方法、組織願景與創新、組織變革與不確定管理、經濟未來,以及社會未來。)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7期

View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