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金錢買不到的滋味

撰文. 呂松庭

台灣已經進入物價高飛、生活水準調降的苦日子。有人說,這是為了讓台灣「轉大人」,雖然明明只有這位仁兄的收入變大而已。

上一波景氣蕭條時的名言,如「金錢買不到快樂」、「別窮得只剩下錢」又相繼出爐。我一直想,說這些話的人算不算高收入?如果他們靠發明這類名言賺進大把鈔票,顯然不具有說服力。

對啊,薪水階級、月光族、賺一輩子買不起台北房子的人,怎樣告訴已過慣富裕生活的孩子,變窮、收入變薄後,「孩子,我們還擁有快樂,只是你不能再換愛瘋。」

政治家也沒有告訴人民,「情感幸福」(Emotional Well-being)和「生活評價」(Life Evaluation)是不一樣的。前者等於快樂感,後者則是收入所帶來的物質生活。

當物價高漲後,一般是後者下降,但前者卻不一定會高起來。根據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和經濟學家AngusDeaton聯手研究,高收入雖可增加「生活評價」,但情感、情緒、心情的滿意度到每年七萬五千美金(就說約合新台幣兩百萬吧)後就停步不前,超過這個收入,賺再多,也不會有更高的快樂。

這個研究有其參考價值,但台灣每年能賺到兩百萬的,已屬M型社會的極端,還是沒有說服我們,金錢是不是真的買不到快樂?

心理學家Jordi Quoidbach 和Elizabeth Dunn則以問卷的方式,想了解金錢是不是真的會阻礙我們體會到日常生活的快樂。她們找了數量頗多的成年工作人參與調查,果然發現,越富有的人越對比較小額的活動「無感」,例如,太陽出來的日子、和朋友喝一杯冰涼的啤酒、吃一塊巧克力等等。

這就讓我想起有名看來家境不錯的媽媽,指著女兒口袋裡的一包巧克力說:「妳為什麼要吃這種次級貨?」女兒說:「這是同學給我的,她們都說很好吃。」媽媽說:「別吃了,我帶你去吃一球兩百元的頂級冰淇淋,搭配進口的巧克力。」這個女兒大概永遠無法體會,同學口中的「好好吃」是何種滋味。

這個研究還將受試者分成兩組,都給他們吃巧克力,但有一組會先看到鈔票的圖片,另一組沒有。結果,看到鈔票這組報告吃巧克力的享受感,就明顯低於另一組。有了鈔票,而且還只是圖片,就已讓人魂不守舍,巧克力的味道也變了。對啊,金錢會降低許多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享受和愉悅感,我開始想,政客、富人們吃巧克力時,感受到的滋味,跟一個月光族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也可將這個研究擴展到日常生活的體驗,試驗看過鈔票後,各種活動的愉悅感會不會改變,例如,生啤酒、生魚片、炸雞排、魚子醬、麻辣鍋或跟心愛的人分享一球冰淇淋。然後我們才會真的知道,對你,那些滋味才是連金錢也無法取代的。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