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王珍瑜

放眼臺灣,很少有一個政治人物在經歷兩屆立委、兩任縣長後,不為自己爭取任何職位,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半點雲彩的告別政壇,然後自給自足、投入社會關懷,蘇煥智就是一個這樣的「異類」。

生命過程中的選擇

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總遇到不少需要選擇的時刻,蘇煥智高中選擇轉學、大學選擇轉系,「每個選擇都是對自己心靈很大的試煉」。從物理系轉唸法律系,也是經過內心反覆的思考掙扎來的結果:「我想我好像比較關心社會人生,唸法律系應該不錯,未來當律師,我爸爸應該會很喜歡,這也是我一個人的獨立判斷。」就這樣蘇煥智轉到文科,從法律系二年級開始唸起。

「轉系後的三年,我應該說有幸參與民主運動第一線,讓我對關懷社會弱勢有比別人更多反省和透視的經驗。」

人說「當兵讓男孩變男人」,蘇煥智退伍也面臨人生的抉擇:「我的經驗是退伍那天,你會高興得一塌糊塗,背著背包離開營區的時候好開心,但是當腳一跨出營區那刻,心境完全不一樣;我的營區外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條馬路,一邊往南、一邊往北。」當時的心理馬上大轉變,站在那裡,忍不住自問:「接著要怎麼走?」背著包包的蘇煥智思考後沒選擇回家,而是回臺北找同學商量,花了半個月想下一步,然後回南部每晚「壓馬路」(即散步),「在星空下思考人生的問題」,結論是自己必須要長大, 要對爸爸媽媽有交代,不然他們會傷心,蘇煥智回臺北準備考試,「就在那時認識我太太」蘇煥智露出難得的甜笑。

自稱混到畢業的蘇煥智,退伍後決定重拾書本準備律師考試,第二年就考上律師。執業後的蘇煥智覺得這個社會不能放著不管,之後又遇到國會全面改選,「這是一個扭轉臺灣歷史的機會,我怎麼能不跳下來參選?」

「決心從政以後,很多人希望我留在臺北,包括以前的老闆阿扁,可是我覺得很多有意參政的年輕人都集中在臺北,我們鄉下缺人,我想要回故鄉去幫助那些故里的阿公阿嬤,那些弱勢的老人和農民,所以我選擇回到臺南參選國代, 雖然第一次選舉鎩羽而歸,但是我還是繼續留在故鄉服務,兩年後我當選立委,開始了我的公職生涯。」

待人處事的態度受益於佛學

結束了兩屆立委,蘇煥智又當選縣長,當時大家都預料蘇煥智一定會狠狠修理對手黨,縣府與議會關係一定會鬧僵,沒想到蘇煥智入主縣府後,順風順水,政務推動也相當順利,跌破外界眼鏡。蘇煥智不解的說:「當過民代,我自然知道縣議員要什麼,我身為父母官又是法律人, 自然更知道什麼可以給、什麼不能,將心比心, 議員合法爭取,縣府提供合理服務,推動建設怎會受到阻礙?」

將心比心的待人處事態度,蘇煥智認為是受益於佛學,「臺南是個宗教多元的地方,比起其他宗教,我覺得佛教和我的學習,像是物理、法學比較相近,同樣都是講究邏輯理性,我認為佛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神學,它教導我們的不是全然的信仰與不疑,而是理性的思考。佛陀教示的不是『信』,而是不斷理性的反省,拜神保佑是不夠的,一切要反求諸己,佛教強調『因緣具足』,意思是當自己的努力不夠時,勉強得來也是無益。特別是從事政治工作,很多時候是去挑戰未來、挑戰自己的極限,而且很多努力都會變成只有付出沒有回報,能做多少就盡量做, 一切正面處理、正向思考,相信一切努力都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得到回報,這時就是佛教所說的『因緣具足』,我國代落選,後來立委當選就是一個例子。」

「我有系統的接觸佛學,最早是在準備考試的時候,當時我在臺北市遼寧街一個精舍的圖書館唸書,在疲累的時候我會拿起館藏印順法師的書來研讀,書中提到因明學和因果律,我想那是我對佛教的啟蒙。後來在臺南縣長任內, 在一次金佛繞臺的活動中和太太認識了心道法師,和我印象中法師嚴肅定靜不同,心道法師是一個很隨和、沒有架子的人,說是我皈依他, 不如說我們像朋友一樣。」

蘇煥智形容,心道法師是願力很大,關照面很多,舉凡貧苦、教育甚至跨宗教的關懷,都有他的蹤影。「和法師談話可以幫助自己整理思緒,到藏在內心深處的結。」和過去工作相關的還有法師主張眾生平等,也身體力行,「過去我在縣長任內,替老病的耕牛找一個退休安養之所,不要讓牠們落入牛墟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我建了一個『老牛的家』,當時心道法師很開心的參與,也襄贊了兩隻老牛──『離苦』和『得樂』,其中一隻故去時,他還安排了一場法會來紀念超渡。」

把佛學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習

從一開始為減輕讀書的壓力而看佛書,到後來親炙佛法,蘇煥智提醒想要學佛的民眾,「學佛的目的是要認識自己」,「佛學就是反省的功夫」,隨時問自己的內心,我的起心動念在想什麼?在反省的過程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然後自己和自己對話,去探查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我常會壓馬路,看月亮、看星星,然後反省、自己和自己對話」,這是蘇煥智自我修練的心法。

不把學佛侷限於存善念、做善事,而是把佛學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習,這是蘇煥智學佛的態度,太太郭椿華更是如此,不但在臺灣學習, 足跡還遠到印度,當年臺南縣長卸任,曾有人力薦蘇煥智參選高雄市長,這次政黨輪替後也有高層相邀出任部會首長,蘇煥智始終抱持平常心看待,他認為政治工作者總是有起有落,最難的是下台的姿勢和背影,到頭來歸於平淡後,「社會適應會是一個問題」,他建議後輩,「重新找回生計、心裡失落、寂寞都不重要,這些我都走過,當一個政治人物走在人生的當紅之際不會想到這些狀況,其實失去了政治人物的光環以後, 終究只是一個平凡人、終究要歸於平淡,如果想到這點,就應該更認真的推動社區的托老、托幼這些工作,讓老有所歸,幼有所養,幫助別人, 也等於幫助未來的自己,這是我對後輩最大的期望,幫助他人解決困境,才是佛陀精神。」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1期

Visits: 6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