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智弘
氣逼人的炎夏,緩步在雨後的樹林裡,最是舒服。深深呼吸一口沁涼清新的空氣,舉頭觀看滿眼皆綠,這時你心中會浮現什麼呢? 也許是對溫室效應所造成的生態危機的擔憂,又或者對酷暑成因的分析;但我想,多數人會沈浸在那全然的放鬆與喜悅中,感受著大自然給予全身心的洗禮。
此刻,對於周遭的一切,是否有知?誰在知?如何知?知到什麼範圍?什麼程度?
物質主義的影響
理性啟蒙以來,人類已經習慣以邏輯推論、理智分析為知,漸漸地身與心本來的感知,一方面被視作不科學,非客觀,而不被視為知識, 另一方面也在物欲馳逐的現代世界裡,被痲痺、鈍化而漸漸失去了。思考的扭曲與退化,繼之以意志的萎縮,不知亦無力於行動;形成惡性循環。
佛陀告訴我們,眼耳鼻舌身對外境的攝取, 成為第六意識的認識,卻增強了第七識的自我執著!不僅外境是幻非真,連意識本身都是造作, 以外境為真,是落入常見,以自我為真,則是我 見。人就在這兩種邪見中迷失了本性,忘記了認識的過程無非是含納一切的本來心性的功能, 以假為真,自我迷惑,確實是認賊作父。
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施泰納創辦了華德福教育,以及療癒大地的生機互動農業(Bio- Dynamic Agriculture),目的同樣是為了對治物質主義的弊害;物質主義意味著將人及生命視作無意識、無意義、無靈性的存在,僅僅按照物理法則演進變化;殊不知從靈性的角度來看, 物理世界與物理法則乃是靈性意識的顯化。人類受到物質主義的影響,結果不僅僅顯現在生活方式上,幾已全然忘失了自身的靈性,亦即那不生不滅的圓滿本性;更重要的是在思維方式上,一再的以外境為真,強固自我的執著;以施泰納的話來說,就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把二元化的過程誤當作真實,進而與世界對立起來。
仔細想來,這確實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種種危機與挑戰的起源。人遠離了生命的源頭, 失去了與自身以及萬物的連結。起因都在於無法正確地思考、正確地認識自己。
我們需要的是智慧而非知識
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教導學生, 培養出正確的思考能力。過去的績效主義,升學競爭,在功利價值系統中把一切都化作量化分數加以比較;動人的故事、雋永的文章、完美的數學定理、驚人的大自然現象,都被窄化成一條條的知識與測驗;人也漸漸失去了感動的能力。今天的靈性教育必須反過來,回歸源頭,從現象開始,從感動出發,從感覺下手, 讓學生直接地與世界的真善美互動,在人為的抽象規則涉入之前,就與事物有所連結;並在產生連結之後,漸漸培養出自身對其的認識。
感官是人認識世界的最主要管道。完整地知覺、觀看、聽聞,可以使人獲得本來全然的 深刻感悟。因此保護感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從感官而來的感覺中,我們可以透過平靜的觀察,深刻的體會,獲得另一種知,一種對事物 本質的了悟。畢竟在法性源頭,物我本來一體, 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在不加以批判、分別、簡擇,而只是純然地觀看,接納,理解時, 事物本身就會呈現其自身。
往往在對事物提出一個封閉的解釋之後, 對其認識的過程也就停止了。這也是為什麼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永遠比一個答案來得重要而有價值。禪宗講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在世事盡被各種意識型態制約的現代社會,於不疑處有疑,對一切保持開放與好奇, 始可保持不迷。這種思考的能力,必要從小培養。我們真正需要的並非知識,而是智慧。
在教室裡,教師透過平靜而不誇張地說一個故事,將人世的精彩與豐富,歷史的脈絡糾葛,介紹給孩子;一種蘊含著想像力與道德直覺的感受與知,就自然在孩子心中發生。透過各種觀察與體驗,孩子們可以仔細地參與到現象界的變化,種種化學物質的交互作用,隱藏在物理現象背後的秩序,動植物充滿生命力的種種特質,都在孩子心中形成全面的知,漸漸形成一種獨有的概念與世界觀。這些感受與知覺,在成為抽象知識之前,已經跟孩子的生命發生了緊密相連的關係,它們是如此自然又千絲萬縷地與每個人發生連結!這種親切與連結感,使得知識本身充滿了意義與內在豐實的體驗基礎,成為孩子進入世界滿滿的信心與喜悅。這就是華德福教育所教導的思考能力。
這種全面性、完整的認識,施泰納這般形容,「人的真實的內在活動浮現在其直覺之中, 而種種直覺則源自人自身;當人轉身凝視外在的生命,凝視感覺中的表象,以及凝視知性的知識時,眼前的一切自然地使人產生種種直覺。」
能思與敢行是思考與意志的結合
感官的健全開放,心的靈敏多感,都在思考的靈性主宰下成為我認識世界的資糧與工具。真正的思考不會使人與世界對立二分,不會更強固虛假的自我幻象,而使人更感於萬事萬物的善與美,以及自身在其中的角色與責任。對世界與生命的愛會從正確的思考中升起。能思與敢行,正是思考與意志的結合。
人是靈性的存在。一切眾生盡皆平等,唯果報不同;孟子云:「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指的正是人的一絲靈明,反躬自省的能力。正確的認識,正確的思考,是靈性的最高展現。去揭示、發揚、趨近、體驗這份靈明覺性,當是教育者的最重要使命。佛說,「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真實!」「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明知此身如幻,一切法皆同虛妄,就要以真知破除虛幻, 把握真心,善用人生,穿透表象,自在解脫。此乃借假修真之義。
因為明白,所以坦然。溫室效應帶來的酷熱,與我自身有關。明白便能負起真實的責任, 坦然就可以無待地盡己、行動,為所當為。誰都知外在一切盡是無常,這林子裡的樹木、動物、微風、光影,這一時的涼爽或溽暑,都是假合,都不真實,卻都是功課,共業。身在火宅一般的三界之中,也唯有穿透表象,思維真實,能使人安居其中,心感清涼。
(本文作者為慈心華德福學校教師)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2期
View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