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如何在婚姻中遇見貴人 吳娟瑜的生命和禮物

撰文.邱晨溱

婚姻伴侶究竟是生命中的「貴人」,還是最熟悉的「豬隊友」?知名兩性專家吳娟瑜,曾在爭吵與淚水中,負氣奔出家門,獨自漫步黑夜思索「日子該怎麼過下去?」,卻發現自己走投無路、無人依靠,不知該何去何從?走過婚姻幽谷的她,仍披荊斬棘地跨越傳統女性框架,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婚姻中的理想與現實

吳娟瑜自我調侃:「假如不是我的先生, 臺灣不會出現一個國際演說家」。她笑嘆, 先生不僅是「潑冷水」大隊的隊長,也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未知的自己」——自己所不知道的性格特質、價值觀、內在的渴望⋯⋯ 等等,當彼此的「未知」在生活中頻頻交峰, 綿綿不息的爭端帶來諸多的考驗,也為自己創造調整生命的機會。

吳娟瑜提到,先生後來對她說:「原來, 我的祖先帶給我不和善的溝通模式,講起話來很兇」,她感慨的回應:「你終於知道了!」她分享,每個人無意識的行為模式背後,源 自各自的「五世祖」(即「原生家族」)。

原生家族從自己往上推五個世代,代代祖先的人生歷練各有不同, 可能因戰爭被迫遷徙、遇害導致家道起落⋯⋯等等。「五世祖」的苦樂體驗、信念、價值,如潛藏在表意識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代代相傳」地在不自覺中影響後代子孫的思維、舉止,尤有甚者,五世祖也影響了「婚姻伴侶」的衡量與抉擇, 強而有力地驅動了婚姻中必須面對的「三時期」。

一、羅曼蒂克期

在五世祖的影響下,每個人身上都帶著3 千至 5 千個價值觀,在各自迥異的價值觀中,就算合得來的也屈於少數,但在初遇的浪漫時期,會聚焦於「跟我很相似」的那幾組價值觀,覺得「這個人真好」而不自覺地愛上。

吳娟瑜和先生都喜歡看電影、閱讀文學作品,因此她當初覺得彼此很合適、關係很美好,卻沒想到,當羅曼蒂克期結束之後, 雙方就必須走入「權力抗爭期」。

二、權力抗爭期

除了合得來的部份,每個人背後還有數千個不同的價值觀,一旦各自緊抓著這份來自原生家族的信念,就會有爭端,不論是分庭抗禮或是直接 PK,兩個人在這個時期都想「分出高下」。

婚姻中彼此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意見, 倘若總在是非對錯中各執一詞,氣得跟對方吵架,這樣的互動模式,沒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另一半也永遠無法得知自己在想什麼?要什麼?沒能達到溝通的效果,對經營關係沒有幫助,只能「且戰且走」。

當夫妻雙方在婚姻的洪流裡無明前行, 必然帶著憤怒、淚水或眉頭深鎖,不知這段婚姻該何去何從,但很棒的是,這也是老天爺的禮物。

三、和諧期

交戰於權力抗爭的夫妻,如果願意留在關係裡,不斷地自我調整,就有機會進入「和諧期」。

很多人受挫後選擇停在原地,不但成了一輩子的「怨偶」,也浪費了老天爺特地送來的「功課」。甚至有的人直接換個對象, 逃避前一段關係的課題,才發現即使換了一個伴侶,前面兩個時期還是得重新走一遍, 沒能真正跨越關係中的難關。

在現代,不分男女都需要重新省思自己慣常的溝通模式,重新去面對、正視人際互動與溝通上的難題,而女人又比男人更能夠以柔軟的姿態跟伴侶、孩子互動。

吳娟瑜以自己為例,她不願在「權力抗爭期」放棄,持續由外而內地在生命裡找答案——她開始看見倆人交戰的原因,不斷嘗試新的互動方法,願意在挫敗中面對自己、覺察自己、改變自己,終於迎來關係的和諧。

她提到,有一次先生戲謔地摸著她的肚皮說「啊!肥婆。」先生覺得這是一種幽默, 沒發現自己聽了之後臉色大變。過去總默默忍受的吳娟瑜,現在會「用女人的方式」、「責任者的角色」回應,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傳達出去。

吳娟瑜以往面對先生的「酸言酸語」,總是落淚、吵架、不理他或轉身逃避,10 多年都不曾改變,她驚覺自己的回應方式「沒有建設性」。如果不懂得表達自己,另一半永遠無法得知自己在想什麼?要什麼?而沒有達到雙向溝通。當她看懂先生無意識地用「破壞性的話語」與她溝通,她開始學習正確的溝通模式,學會忠實的傳達「我訊息」(註一)讓先生知曉,關係就開始產生了變化。她告訴先生:

「當你說我是『肥婆』的時候,我覺得很生氣、很難受」→平和的陳述內在感受

「我建議你換個講法」→具體表達自己的需要

先生問:「那該怎麼說?」

她回應:「我不知道,你要自己想。」先生很快的靈機一動,再次把手搭在她的肚子上說「啊!富(腹)婆。」

當先生這麼說,吳娟瑜也跟著笑了,兩人即將面臨的衝突也隨之瓦解了。

關係迷思:你不改,我為什麼要改?

吳娟瑜發現,很多女性無法走出關係地獄,來自一種「你不改,我為什麼要改?」的思維,這是許多人會有的「迷思」,讓自己陷入「你先改,我才改」的期待,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另一半身上,又不斷面臨期待的落空而反覆失落。陷入「另一半對我很好」才允許自己快樂的狀態,其實是一種「情感依賴」,在其中會失去自我,也無法照顧自己、好好對待自己。

「如果非要等到對方對自己好才能快樂的話,那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吳娟瑜說, 當她在無法獨立的階段,生活充滿煎熬與痛苦,但事實上,「我要不要改變,是我的生命, 也是我的選擇」,吳娟瑜認為,不分男女, 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而不是等著對方調整,失去了為自己生命做決定的權力。

當她超越了這個迷思,開始自我調適、追求自我成長,發現人要先「自得其樂」, 再「與君同樂」。先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身心狀態,讓自己活得快樂,再與另一半開心分享——「你對我不好,我一樣自己很好;你對我好,我們一起更好。」

從「受害」到「當責」

長期活在傳統框架之下,女人不免以受害者的角度來看待先生:「都是你對我不好!」、「都是你害我變成現在這樣!」、「都是你說話不算話⋯⋯」,責怪對方害自己命運坎坷。在父權思潮的社會,唯有先生對自己好,才可以善待自己,也因此父母總擔心女兒沒能遇見「良人」,怕是婚後沒有好日子過。

「這種受害者心態,會讓人一輩子在原地打轉」吳娟瑜說,若能從「受害者」、「依附者」走到「責任者」的角色,轉化舊思維, 接受「這個婚姻是我選擇的」、「這個丈夫是我決定的」、「這段關係是我創造出來的」的現實,慢慢的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就有機會活出新關係。

知己知彼,百「愛」百勝

婚姻要經營,縱然選到了相處起來很合適的伴侶,仍不免遇到一些外來的風波或未察覺的歧異,讓關係出現裂痕。萬一當初覺得是正確的婚姻,卻在婚後發現所遇非人, 我們仍然有權利去決定是否讓婚姻關係存續, 或是試著在關係中做一些調整,再重新選擇。

如果遇到好的、順利的婚姻關係,就繼續努力地走下去;如果在婚姻中看清彼此,努力過後,也確定無法接受這樣的對象, 為了讓彼此往後的日子會更自在,同樣也可以重新選擇「要不要繼續走下去」,不需要侷限或受制在單一婚姻裡面,而劍拔弩張,或癡癡地等著對方改變。

吳娟瑜通常鼓勵大家先「留在原地、繼續調整」,去探索、了解、釐清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是你的問題? 我的問題?還是兩個人都有問題?探索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想法、做法,兩個人的婚姻就有可能活絡起來,慢慢敞開心房,談彼此的感受、彼此的需要。也可以找婚姻諮商的專家、機構,在專業者的陪伴下,一起調適關係、重啟對話,在婚姻中注入新的活水。

吳娟瑜前陣子在捷運上跟先生對話,「你覺得在我們的婚姻中,你心中比較有缺憾的是什麼?」先生先是裝傻,彷彿沒聽到,吳娟瑜現在懂得溝通之道,她停在這個問題,換個說法再問一次:「你跟我在一起,你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先生想了想,吐露了心聲「第一,要更尊重老婆;第二,要更疼惜老婆」吳娟瑜聽到這段話,立刻回應:「對!這就是我想要的感受。」

「知己知彼,百『愛』百勝」吳娟瑜說,當初結合一定有「對的理由、對的意願」,關係面臨挫折、打擊是生命中難能的成長、突破的機會,是重大的禮物。她祝福每一對夫妻在彼此相愛的過程中,能夠一起共同成長,也期許自己成為他人的前導「把正確的知識帶給更多人」,種下善的種子,幫助更多人在婚姻中探索、成長,活出新生。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4期

Visits: 6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