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金庸的江湖苦集滅道

撰文.呂政達

心血來潮,看起早期邵氏拍的金庸電影,悠遊在黃蓉、郭靖、楊過、小龍女的武林想像間,第二天,就傳來金庸與世長辭的消息。

我的心裡,聯想起《笑傲江湖》裡令狐沖假扮過的一個小將吳天德,在小說中,金庸寫道:「吳天德終享天年。」隨著時間推移,其實廣大的金庸迷也知道終有這麼一天。

對我來說,讀金庸小說是我想去讀一些佛法書的啟蒙者,早在我們認識《金剛經》、《心經》前,我們先被金庸小說中四處都見到痕跡的佛法概念所著迷。金庸最喜歡的筆下人物之一,《笑傲江湖》的小尼儀琳,當她按捺心中愛戀, 對著假扮將軍的令狐沖念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讀者很難不想去多了解一點佛法。

然而,金庸研讀佛法,原先卻出自喪子之痛。他跟池田大作的對談中,透露了兒子的自殺和對生死的迷惑,他研讀英文佛經,「後來讀到《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幾個月之中廢寢忘食、苦苦研讀,潛心思索,突然之間有了會心:『真理是在這裡了。一定是這樣。』南傳佛經內容簡明平實,和真實的人生十分接近,像我這種知識分子容易瞭解、接受,由此而產生了信念,相信佛陀的的確確是覺悟了人生的真諦之道理。」

如果是一名早年接受過西方現代教育方式的讀者,在心智已成熟後再去讀佛經,確實會經歷金庸經歷過的心證,那些過於神怪、浮誇、 離奇的情節充斥在每本佛經的文字裡,金庸用他自己的視野和角度來認識到真正的佛法,在《阿含經》為代表的原始佛教中,沒有功德建設, 沒有神通,沒有滿天神佛,有的,就是原原本 本人想從生死間求得解脫的了悟。

金庸用他自己數百萬言的武俠世界,回歸到原始佛教最基礎的關懷:「苦寂滅道是四聖 諦。」在《神雕俠侶》中,絕情谷的情花劇毒, 唯有「斷腸丹」解藥能解,我一直覺得,金庸就是在說「苦集滅道」。

池田大作引述康丁霍夫.卡列盧基的文字:

「在東方,生與死可說是一本書中的一頁。如果翻起這一頁,下一頁就會出現,換言之是重複新生與死的轉換。然而在歐洲,人生好似是一本完整的書,由始而終沒有新的一頁。」

「苦集滅道」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開示,八萬四千法門就從這四個字展開,最後也是要回到這四個字。「苦」是所有宗教情懷的開端,覺得苦才有想要修道滅苦的動機。

我們終究要走出金庸的世界,走到每個人最真實的人生,那是佛法的關照。當李莫愁幽幽唱著「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權力的爭逐是苦,貪愛是苦,求不得也是苦, 最後最後,金庸的江湖,走到了「苦集滅道」。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6期

Views: 13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