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珍瑜
根據靈鷲山佛教教團記載,心道法師 40 年前第一次開始閉關時,就是由張漢添師兄為他護法,讓人以為張師兄應該是個白髮蒼蒼的長者,一見面才發現師兄是個幽默風趣的中年人,如此一來,豈不是年紀輕輕就皈依了法師? 張師兄笑著說:「是啊,學佛可以養顏美容變年輕!」張師兄因緣際會與心道法師結緣,兩人間互相提攜扶持至今,成就了這段長達 40 年,像兄弟又像朋友的師徒情誼。
像哲學家們在問與答之間互動
張師兄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在學校看書,五行、佛學、道學的書他都喜歡,特別是《六祖壇經》,確實啟發了他對研究佛學的興趣:「我從小就會去思考事情的道理、是非黑白,但是卻不曉得它背後真實的意義,有一個機會讓我認識了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勇。我記得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信奉太上老祖的,懂得很多五行陰陽的知識,有朋友還告訴我,李勇懂得消災解厄和調度其他空間的力量,讓我十分欽佩,覺得好新奇、覺得他贏我好多!當時因為年輕好奇, 我問他:『你怎麼能這麼厲害?』他就帶我到龍潭的如幻山房,我就是在那裡認識心道法師,那是他早期修持的地方,我們和師父談得很投契, 我和李勇就同時拜師,開始了這輩子和師父的緣分。」
師兄回憶:「我很年輕就認識心道法師了, 其實師父那時候也很年輕。當時我在經營磚廠, 你知道製作磚頭,就是天氣好、出太陽就可以做,遇到下雨天氣不好,就沒辦法做啊!既然不能開工,我就騎著摩托車到龍潭去看師父。」拜磚廠生意所賜,張師兄才可以時常去看望法師, 甚至在法師閉關時為他護法,為他製作百花丸。張師兄說,其實自己在畢業後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因為務農的父親覺得做生意比較有前途,買下一片磚廠給他經營,所以才有機會去認識師父、皈依師父,「如果我繼續當老師, 應該就沒有這個機緣了。」
在拜師前就閱讀過不少佛法典籍,張師兄對於佛學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因此每回和心道法師交談,都是在剖析世間的事物和背後的道理。師父與張師兄演示互動的過程,就像哲學家們在問與答之間進行,心領神會、淋漓暢快。「那時候有空我就去拜見師父,我問他幾句,他就跟我解釋,我問、他答,就這樣潛移默化、一步步地向我開示佛法。」有一次我問已經是同修的李勇師兄,他說:「師父就是這樣啊!他會看我們個人需要什麼,他就教導我們什麼啊!」
被朋友們尊稱為「張天師」的張師兄說, 他記得當時看到幾位師兄修習到有神通的能力, 覺得很訝異,趕快去找師父,問他:「人家怎麼那麼厲害?」師父笑著說:「人不能著相啊! 真的修到有能力的時候,按照佛法,這些神通也應該要摒除的啊!」師父還特地帶他去參觀自己的禪房,「那個空空如也的房間裡,單單掛著一幅《金剛經》裡的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當時站在裡面的我真的心有所感喔!」
修習佛法不只是閱讀經典,還要身體力行練習禪定,張師兄說:「我每次去看師父,他都是在打坐行功,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回去自己試著做,卻怎麼都坐不住、靜不下來,所以我就 問師父要怎麼做?師父教我一套『八趟拳』,到現在我也還在做這套拳法,可以緩解打做禪定的身體不適,還可以強筋健體。就這樣包括師父,時常 2、3 個年輕人坐在陽台、樹下聊天說法,那段時間,說真的,還相當愜意呢。」
雖然仰慕佛法,但是總是生活在現世,張師兄為了生活要經營生意,對於佛法和師父,不能一力精進,只能隨緣。「一次我和師父坐在樹下聊天,我問他怎麼世間萬物都比我自由?師父笑著說:『你怎麼知道牠們比你自由?六道眾生 跟人沒什麼不同啊!』我記得當時旁邊有兩隻鳥在叫,師父告訴我:『你聽這兩隻鳥現在在玩, 等一下就吵架了!』果然沒多久兩隻鳥就吵起來了,一下子又打起來了!師父的話讓我驚訝不已,我問師父:『怎麼這麼厲害?』師父說修道久了,眾生的現象就在他的心中,這兩隻鳥的動作就像電波一樣,他可以感覺到它們存在在那裡,也可以感覺到它們接下來要往哪裡去。一切有血肉的生靈都是一樣的,都是帶業修行,不可能沒有煩惱、沒有困難。這時真的讓我頓悟了, 腦子裡想到了《金剛經》裡的一段話:『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想、若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師父告訴我,要了解世間的一切,要從點、線、面全體關照了解,而且要鬆緊交互,不要執著, 一旦執著,就著相、偏掉了。」
師徒們有笑有淚的修行路
在跟隨師父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心道法師自己也在不斷精進,張師兄憶起:「師父那時說想要閉關,那是他第一次閉關,因為我開磚廠有些建材,所以我和師父、幾位師兄一起在山房後面幫師父建了一個小屋,師父自己也幫著搬東西、敲敲打打的!當時他打算閉關 49 天,有一位善通法師來照護他,教導他和我們準備入關前的重點。要怎麼樣從每天吃飯過渡到放棄飲食, 還能保持體力,這對師父和我們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我們擔心他的身體,師父自己也擔心撐不下去,大家心裡都很緊張。入關前師父從吃飯、吃粥後來變成米湯,我們幾個師兄知道此時進入他身體的養分其實就已經不夠了, 便幫他準備一些羊奶混入米湯當中,經過這些準備,師父開始他的第一次閉關。在關房裡師父只有喝一些我們準備的羊奶和後面的山泉水, 我們擔心他有狀況,每天輪流去看他,師父自己倒是很坦然,他告訴我們,他是抱著必死的心態來面對佛,我們就這樣提心吊膽的過了 49 天, 師父平安出關,然後身體也慢慢恢復,這個時候不但師父信心大增,我們也士氣大振。」
「雙連埤是他的第二次閉關」,張師兄對此記憶依然鮮明。「他選擇在一個武舉人的老屋裡閉關,我還是提供建材和建造關房,那時候為了整地、搭建,我被蚊子叮的滿身都是包, 奇怪的是師父都沒事,師父笑著說因為他的業障少,蚊子不咬他。這次也是 49 天,準備期間正逢 4 月,當時我在師父的指示下,去採了杜鵑、含笑等等17、8 種花,一邊採一邊念六字大明咒, 拿到磚場去風乾、烘焙,然後在莊子和師兄與他的父親莊老中醫協助下,把這些花瓣壓碎磨粉, 再加上蜂蜜、麥芽等材料,製成一顆顆『百花丸』,然後再持咒 49 天,才算大功告成,可以讓師父入關以後用。」
「閉關期間師父就靠這些丸子和山泉水維持生命,我們也是天天去看他。當時美其名叫『護法』,其實是擔心他的生死,那時候看到他一天天消瘦下去,整個人『瘦排排』的,講好聽是神態飄然、仙風道骨,其實是骨瘦如柴, 看在眼裡真的擔心到不行,49 天一到,我們都急得不得了,沒想到師父出來後很認真的告訴我們:『我感覺到世間有佛,閉關中我和佛有感應, 這次連護法的韋陀菩薩都來了,所以我有信心這次一定能完成閉關。」張師兄讚嘆:「師父的信心比我強,這次他對生死已經了透,給我很大的啟示,很驚訝一個出家人的意志可以達到這種境界,真是不容易!」
「還有一次他在莿仔崙閉關」,張師兄提起師徒們有笑有淚的修行路,「這次他到一個墓地旁閉關,因為師父說他要了透生死,所以選在墳墓旁邊,我每天去看他,都看到他心神很平靜地在修行,出關後我趕緊問他:『這次還好嗎?』師父告訴我:『這次我有嚇到!』我胸口一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他說:『我一直聽到一個 聲音,遲遲不散,感覺有點怕,我後來往下走, 看到原來是一個瘋子在吹口琴。」「原來這次是被人嚇到,不是被鬼嚇到!」師兄莞爾一笑。
永遠保持在正道上前進
行過三次閉關,師父又回到如幻山房,張師兄還是隔三差五的去向師父問道,「當時他的體力比較好了,一位住在福隆的吳師姐引師父到福隆去開發,師父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剛開始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師父看到一個佛洞(即後來的普陀巖山洞),進去後說要在這裡閉關。我晚上去看他,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在那個洞的周圍,我看到龜殼花、青竹絲,我怕到每次都穿雨鞋去,師父則一如往常,短掛座墊,我感覺他想要與佛合一,想要成佛的意志力讓他無視這些毒蛇的存在,就像唐玄奘西向取經一樣。一天我忍不住問他:『師父你都不會怕這些蛇喔?』師父說:『有啦!有時候出關房走動, 一尾青竹絲爬過,我也嚇一跳。』我問說:『師父你也會怕蛇喔?』師父說:『我也是肉身啊, 乍看下意識會怕,但是沒有冤仇牠就不會咬我, 跑了也不再來找我的麻煩了。』」「佛洞潮濕, 加上冬天東北風吹來很冷,山嵐水氣會損傷身體,但是師父還是一件袈裟、一條軍毯,真的讓 我很欽佩他的意志力,到現在我一心一意跟他學習,從來沒有心生退意。」
「當時要開發真的很辛苦,當然那裡很漂亮啦!陽光空氣很充足,但是沒有水,李勇師兄會找水源,帶著柴刀就往外走,一邊祈求龍王、 一路擲筊,找好定點,一挖水就出來了,真的很 神奇呢!知道師父在這裡修行,信眾慢慢聚集過來,水又不夠用了,這時候我們又到其他地方找,然後從 5、6 百米的山下抽上來。」
「人說篳路藍縷,一點也不誇張,建設現在靈鷲山的過程,一方面政府態度不明,要想辦法一一克服,麻煩的還有要來找師父『踢館』的人也不少,真的困難重重。」講到這點,張師兄發自內心的敬服師父,當時有些人知道師父在這邊修行,會來跟他「較量」,師父不生氣也不拒絕,一一面對解決,「我記得當時山下有一間廟的住持要來挑戰師父,師父用佛法跟他溝通, 竟被師父降服成為弟子,原本拜神的改成信佛, 師父就把這個小廟也納入,自此信徒開始慢慢變多,成為現在的道場的雛形。」
「我常問師父,你做這麼久的功業,又常教我說人要慈悲,現在開發道場,山上很多生態都破壞這樣不慈悲啊?師父說:『世間有情無 情都要同登正法正覺,我們的世界都是一如的, 只要心向佛法,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信徒、為了世界、沒有私心,這樣就不危害因果。』師父的解釋讓我很寬心,我就了解這樣不違背因果良心。」
來到福隆後,心道法師和師兄們對於美麗的山景海景歡喜不已,「師父是個很有童心的人,那個時候莊子和師兄比較外向,他會引著我們上山下海,看這看那。一次我們來到大里海邊看海浪衝過來的熱帶魚,師父也說魚漂亮, 莊師兄還撈起來細看,師父說:『看一下就好! 一下子就要放回去喔!』師父愛護生命的善心不會因為大家開心而鬆懈,徒弟做錯事的時候, 師父會悄悄的棒喝一下,這也是一種啟示。
跟著師父一路行來,張師兄的家庭生活受到極大的啟發,師兄的四個兒女都學有專精、事業各有所成,分別在澳洲和臺灣發展,夫人也跟著皈依師父,法號恆心,生活幸福和美。至於事業也是十分順利,「我原本是經營磚廠, 因為建材使用習慣改變,後來轉做漁業,當時主要是買賣鰻魚苗,一買就是一百、兩百公斤,師父關心,會問我做得如何?我跟他說這個錢不好賺,賺得也不多,師父想了想,勸告我說:『這個買賣的對象是生命,這是天公錢,最好不要再做,可以做點別的。』我後來轉做貿易五金, 雖然行業間跨度很大,但是在師父的提點下,生意做得很順。」師兄說:「師父慈悲關心,有時客氣的點醒、有時會給你棒喝,懶惰了他會推你一把,跑偏了會拉你一下,讓你永遠保持在正道上前進。」
迷者師度,悟者自度
學了 30 多年的佛法,張師兄認為師父為他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我跟隨師父學佛以後, 待人處事一直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是要了解因果,師父說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都是果,其實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學會了這點,起碼我知道『因果循環、諸惡莫作』,看透因果就不會淪落。第二點原則是與人為善,世間人有善有惡,像師父有那麼多徒弟要照顧,大家根器不同、個性不同,師父還是要一一照顧,所以要與人為善, 就是要懂得做人,做人成功,家庭事業就一切成功。早年師父也會遇到人來踢館,一樣把他們收服,師父說自己就像麻糬一樣,不管別人怎麼捏圓搓扁,沾上花生粉、芝麻粉,都還是麻糬、還是很好吃啊,如果能保持本性,心懷慈悲,最 後都一樣廣闊、一樣與宇宙為伍。」
張師兄舉了一個發生在訪問前幾天的例子, 說當時他帶著 10 幾個來自香港、美國和南京的訪客遊臺灣,在中橫武嶺的時候,一位 70 幾歲的朋友暈倒了,「一方面我祈求上蒼,一方面作幾個急救的動作,沒多久他就醒來了。」「我們心存善念,急難時祈求佛祖幫忙,加上師父所教,很快的逢凶化吉、化吉為樂,短短 10 幾分鐘的時間,哀與樂的變化,心情高低起伏讓人心驚,真的人要善心才會化險為夷。」「多年來我學到佛法不用到天邊海角去求,在生活中找就有了,跟師父薰修這麼多,對我的人生受益無窮, 像我現在出國,都秉持著『眾生於我都是相惜相愛,血濃於水。』我會祈求大家平安,因為別人平安、我也平安。」
和師父在修行的路上一起走了幾十年,張師兄每次去看師父還是彼此開玩笑,十分珍重相聚的緣分,「我跟師父說,我找了很多佛珠讓你跟信眾結緣,怎麼結來結去你又拿來給我? 師父說:『不一樣啊!這個我摸過了。』哈哈 哈!他的意思是他加持過了,我知道的。」「每次師父有事要離開,他會說:『徒弟,你走吧。』其實我知道他希望當他回來時,我還在這裡等他,要繼續跟他聊天,我就笑著跟他說:『啊, 迷者師度,悟者自度。』意思就是我知道你要說什麼啦!你去忙吧!他的表情挺捨不得的。」
「最近我去看師父,他說:『你要常來啊!過年來圍爐啊!』每次要回去的時候,他都會親自送我下山,我知道他很想念老朋友。」
張師兄說,幾十年來他相信、相挺師父的心從來沒有退轉過,所以師父給他的法號叫「恆信」。他最敬佩師父的一點,是師父窮極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靈鷲山道場和海內外的志業,「師父說:『大家供養我的錢,我用來建設,一天當我走了,這些全部的財產都會留下來,讓大家繼續走佛陀的路。』這種心胸是我最欣賞最敬佩的, 我確信大家相信他,跟著他走,一定不會浪費生命、虛來此生。」
微細處都是生活的道場
「師父從來就教育大家『微細處都是生活的道場』,離開了細微處就不是生活、不在道場, 師父把很多正信的觀念像種子一樣播進信眾的心裡,雖然每個人因緣不同,但是只要精進堅信, 有一天就會真正開花結果。」師兄講述與師父言語互動的點滴,一切都是那麼平易近人、簡單易懂,「也就是因為這樣,信眾一天天多起來。」
「早年確實有很多信徒是聽說他有行神通的能力來拜拜的,師父並不否認,但是他說這是區區的功夫,成不了大器的,從佛學的角度來看,神通 是佛學的短暫顯現,是務必會經過的過程,『不能當作寶』,到彼岸之後就要離棄的。」
隨著信眾日多,各有所求,有求發財的、求升官的,師父慈悲,跟他們說:「是啊是啊! 快去拜佛祖,佛菩薩會保佑!」有人求保佑、求加持,師父也不以為忤,我當時問他,大家來找 你都是有所求,那師父你自己有求什麼嗎?師父笑著跟我說:「有啊,我求自己看能不能成佛。」 作為一個實業家,張師兄用「如如不動的佛」來形容師父。「那些無所不求的人,很快就皈依師父了;那些來踢館的人,不久就變成他的徒弟。」
「師父對於五行陰陽這些學問也不排斥,但是他說如果紫微斗數、子平八字、堪輿地理等等, 每種法門都去學,人的生命並不夠長,師父說還不如學佛法比較快,不信就全倒,信就全有!」
從青年就跟隨師父,半部人生都有師父的蹤跡,張師兄說出了對後進學佛者的建議:「我認為人從出生懂事開始,心靈要有寄託,自修不是不好,只是理解錯誤會我慢、我執,要找明師引導方向,才能走得穩健平安。半生來我認為我找對了我的明燈,所以相信他、追隨他, 從年輕到年老都沒有改變,我希望我的家人、朋友和認識的人都找機會去了解他、親近他。這麼多年來,我碰到的法師不計其數,他們或許各有千秋,各有法門,但是我認為心道師父確實比較值得深遠的跟隨,現在很多法門看起來信眾很多、很風光,那只是歷史上片段、暫時的現象, 也不是正道。」
張師兄強調:「學佛的目的,要找到真正的源頭、要找回自己。想要找自己,要找對良師,從佛陀到五祖、六祖,後來雖然衣缽不傳, 但是精髓還是留下來了,唯有進入正宗法門才能永遠不敗,才能到達坦蕩大道。自己獨修,最多到羅漢的果位,最後還是要回到正信正道上。自古以來,信佛的民眾很多,但是像師父這樣能把五教合一,這種寬大的心胸與佛共鳴的法門, 才是一種真功夫,作為一個佛教徒,研習經典、 修養心性都是基本功課,自己還必須去體悟明白,加上對的法門、師父的教導,人生的路就不 會荒廢而枉到此遊。」
出處: 有緣人月刊270期
Views: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