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湘吟 圖片提供.弄曼農場
2019 年 12 月 4 日,緬甸臘戌弄曼園區一大早就透著熱鬧、喜氣洋洋──這天是「綠玉寶 富貴殿」(有別於園區內的臥佛殿,此處又稱「坐佛殿」)舉行開光典禮的日子。盛大而莊嚴的開光法會,邀請了數十位德高望重的尊者、法師與數百位八戒女(註︰南傳佛教中的女性修行人)前來觀禮,另外,弄曼沙彌學院的數百名沙彌、百多位來自海外的功德主、多位貴賓與周遭民眾等皆躬逢盛會,心道師父也提前幾日就來到弄曼大善園寺,在開光典禮這天,與眾善信大德共同為綠玉寶富貴殿剪綵。
已於數月前落成的綠玉寶富貴殿十分莊嚴, 進入佛殿中、瞻禮白玉佛像,令人心生喜悅、法喜充滿。這座佛殿可容納上千人,不僅此地有了一座大型佛寺,沙彌學院的沙彌們有了更好的學習場所,周遭民眾也多了一處靜坐禮佛、安頓身心的殊勝之地,也很可能成為這裡的一處地景、地標,身為芳鄰,弄曼農場也深心歡喜、讚歎, 與有榮焉。
由於開光典禮及萬人供僧活動,那幾天, 有許多貴賓、好朋友蒞臨,其中有許多來自海外各個國家的善信大德,有一天,他們也來到弄曼農場參觀。
在農場前山,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不丹、臺灣⋯⋯等地的貴賓們陸續參觀了檸檬香茅田、精油提煉室、印加果示範 A 區及微生物菌有機肥料場,對農場美好的生態── 各種植物、作物及隨處可見的蝴蝶、蜜蜂等,讚不絕口,對於在佛國緬甸推廣生態與有機農業, 讓「愛地球 ‧ 愛和平」逐步成為更多人的共識與行動,大家都十分認同。
經歷了許多困難,跌跌撞撞始終不曾放棄, 如今的農場,漸漸站穩腳步、發揮功能,「能夠做起來,太好了!」他們開心地讚歎。謝謝所有認同、支持這樣的理念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的同行,這條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贈送撣邦省 2000 公斤微生物菌肥
綠玉寶富貴殿開光法會當日下午,緬甸撣邦省長再次蒞臨弄曼大善園寺,在心道師父主持下,農場以大善園寺的名義,贈送給撣邦省2000 公斤農場自製的微生物菌肥,希望有識之士一同攜手前行生態與有機農業發展之路,讓人們更健康、地球更加平安美好。
說到弄曼農場自製的「微生物菌有機肥料」,可說是農場獨具遠見的特色之一。想想看,一座不使用農藥、化肥的生態農場,憑藉什麼讓作物能夠好好生長?除了農場同仁的用心與投入,「好的生長土壤」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弄曼農場位於緬北臘戌,距離中緬邊境(雲南)不遠,是雲貴高原的延伸,喀斯特石灰岩地形的土壤本身非常貧瘠,稍往下挖就是砂質, 而農場後山的土壤幾乎都是黏土,缺乏透氣性, 有機質太少,並不適於種植,所以必須先逐步進行「養土工程」,改善土壤。為此,農場闢建了堆肥場,並在老師們指導下,製作「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就是土壤的益生菌,一般稱為「腐熟菌(劑)」,不但能增強土壤對於病菌的免疫力,也有助於減低蟲害,並增加土壤的厚度和透氣性。
有機、環保的微生物菌肥,以無毒的方式改善土壤,不但可提升植物抗病力、讓作物長得更好,也使土地更可以被永續使用,最後種出的作物吃進人體也使人更健康。
弄曼農場一直希望扮演平台的角色,將環保、健康的農業觀念與農作方式傳播出去,如今,周遭已有愈來愈多人投入綠色無毒的農業種植中。
12 月下旬農場也首次舉辦為期一週的有機栽植培訓課程──這是農場與緬甸從事有機農業推廣的 Dr. Than Than Sein 博士攜手合作的計畫,將持續對附近民眾展開有機農作的學習與輔導課程。這些善的影響、善的循環,正是弄曼農場不斷努力的目標。
農場周遭美景&秘境
「說不定若干年後, 這裡會變成像歐洲某些地方的生態小鎮那樣,吸引許多遊人前來⋯⋯」有一天,常樂法師在農場這麼輕輕說著,眼神望向遠方,似乎在想像那可能的景象。
是啊!有生態農場,有沙彌學院,有臥佛殿、坐佛殿,有機農場培訓教室和實驗室⋯⋯還 有呢?還有,農場周邊的秘境,譬如藍潭。
「好久沒去藍潭了啊⋯⋯」時不時心裡會浮起這個念頭。
第一次看見藍潭,是 2018 年底。那是離農場不太遠的一個地方。走進去,先看到一片樹林,好高好美的樹,然後,右邊,看到了一池潭水,水面上漂著許多落葉,潭水並不很深,清可見底,而且奇妙的是,潭水是藍色的!很美的藍,比天空更湛藍的藍。透明、晶瑩的藍,清澈到池底。這裡很安靜,水裡魚兒也像仙兒一般, 無憂地游著⋯⋯真美。
也許是此地磁場太不一般,人們早就在潭中及周圍立了數尊天人護法等神尊聖像。
9 月的某天,趁著農場同仁有個小空檔,三人乘「小牛」(農用三輪小貨車)去藍潭走走。藍潭,還是那麼幽靜,那麼藍,那麼美,讓人很想在這裡好好地靜靜坐上一會兒⋯⋯
另外,有時候,農場裡也有美景,像是花海。2019 年,趕在雨季末期的 10 月,農場同仁在後山灑下了緬甸黑芝麻的種子,一兩個月後, 它們開花了,於是,農場後山的芝麻田成了一片黃色花海,很美,讓人很開心。
「說不定若干年後,這裡會變成像歐洲某些地方的生態小鎮那樣⋯⋯」這個夢是不是很美? 您是否願意,和我們一起,讓這個美麗的夢成真?
出處: 有緣人月刊278期
Views: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