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從你的福城出發

撰文.呂政達

114 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寫作測驗,題目是一張圖片,圖片中有兩隻倉鼠,一隻在籠內跑滾輪、一隻想逃出籠子,並提供「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沉溺」這六個詞語,讓考生選擇一個詞語寫作,據知,多數考生選擇用「自由」做題。

望圖生義,如果出題老師的用意在於分別──跑滾輪的倉鼠和「盲目」、「沉溺」在一起;想逃出牢籠的倉鼠是「自由」和「冒險」,那麼我要問,讓國中生這麼早學習分別和對立,真的較好嗎?

不過,題目也提供了「選擇」,這就有意思了。

如果用禪宗的寓意來回答這個題目,要在滾輪上日復一日地奔跑,還是要冒著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逃出牢籠,都是一種選擇。

禪宗的修行要確保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根據自己的本性來做出選擇,所以,有人認為生活責任,包括對子女、家人和婚姻的責任是牢籠。也有人認為他的生命不管到哪裡,都是一個大牢籠。逃出一個牢籠,進到另一個牢籠。

像我兒子這樣的自閉症成人,反而喜歡跑滾輪的生活型態,在機構裡,他每天都在走跑步機,那是屬於人類的滾輪。有一次,老師忘了讓他走,他大發脾氣,好像他已習慣把走跑步機當作日常的一份子。

旁觀的人問,走跑步機能真的走到哪裡去呢?那不是盲目的沉溺,反而,可以讓兒子安心,減輕他的焦慮。

在心理學家佛洛姆的《逃避自由》裡描述過為了逃避孤獨和焦慮而逃避自由的人,所以有人形容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搭同樣的捷運路線、吃同樣的午餐、做同樣內容的工作,就像是倉鼠在跑滾輪,他們不喜歡變動和冒險,這種生活方式可以帶來安心。

然而,佛教的修行卻重複著一成不變,在洞穴閉關、每天掃不完的落葉,靜默看著一顆蛋,重複持咒,對著一面牆 19 年不起身,終於在不可思議的重複中迸出開悟的光。他們的生命看似僵固,內心卻無限自由。

我們可以說,《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走出他的故鄉福城,走出湧出金銀財寶之地,走出舒適圈,在餐風飲露的路途後獲得身心的解脫。善財童子,寓意著走下滾輪倉鼠,經過冒險迎來自由。

一隻跑滾輪的倉鼠願意告訴你這麼些情事嗎?他小小的腦袋期待著什麼樣的未來?我們即將從福隆的福城出發,並且認清楚自由後面的責任和孤獨感。

你要走下滾輪嗎?

來源:第343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