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 輯
學佛,就是要學習管理自己。管理好自己,叫做自利;管理好自己以後,將好的感受帶給別人,叫做利他。
在生活裡,怎麼樣才會快樂呢?管好自己就快樂,管不好自己就會煩惱;管理好自己叫精進,管理不好自己叫懈怠。
為什麼要管理自己?因為不想觸犯到煩惱,因為怕做錯事情,因為怕因果,所以要管理自己。好的因會帶來順心、如意、滿足,不好的因就會帶來落拓、失意、潦倒。所以要很謹慎地生活,播撒善因、止息惡源。
如何管理自己?首先要從思想入手,從每一個思想的細微度開始做起,並不是說只要不做壞事就好了,這是不夠的、消極的,要時刻注意到自己舉心動念的走向。將自己管理得最好的人,每一個動念都可以主;管理不好的人,每一個動念都不曉得在做什麼。不曉得念頭在做什麼,就不曉得自己的存在。所以一般人常常會覺得「我」似乎不是我,就是因為不瞭解自己。
在僧團裡,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統,也就是學長制。由大的教導關心小的,小的要服從大的,這叫做互相教育,一個教育一個,整個僧團才會有倫理感。所以出家愈久的愈有愛心,修養要好,智慧要夠,才能負起承先啟後的教化工作。因為學長制是上下都能順暢溝通的,上面要有慈悲、要有智慧,要讓下面的人尊重;而下面的人對上面的人要有一份恭敬,如此,大家就會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在生活中,除了希望錢財如意以外,還希望什麼呢?就是受到別人的讚歎。每個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聲,但是不曉得這好的名聲是從何處來的?只會受用而不曉得創造。人與人之間,如果喜歡口舌是非,就不會有好名聲。例如在公車上、在公共場所,沒事就開始聊天,什麼人跟什麼人怎樣,那個人跟這個人怎樣,我跟他怎樣……就高談闊論起來,造成以後被別人毀謗的果報。這不是一朝一夕來的,是一生所累積下來。
佛在《金剛經》裡面說祂是什麼呢?祂是「如語者」。什麼叫做如語者?就是不管怎麼說都是這樣子,直接的轉述,而不是拐彎抹角地說,或者摻雜很多自己的意思在裡面;也是「實語者」,佛講的每一句話都非常實在而不虛妄;是「不誑語者」,佛不會講大話去欺騙別人;也是「不異語者」,祂說的話不會變來變去,始終如一,今天說這個話,明天還是同樣的話,十年後也是這樣地講,百年後依然如此。所以釋迦佛之所以為我們的老師,也就是如此。
我們能夠學到不異語、說話不再變來變去、反反覆覆嗎?我們講話都是不虛妄、很實際的嗎?我們所講的話是不是如實地轉述真理?我們是不是經常講大話、欺誑眾生呢?常常要去反省!如果我們能夠學到佛陀這幾點,就會得到很多的讚歎。生活裡要在口舌上多加修行,就會有好的名聲。
佛有八十種隨形好,什麼叫做隨形好呢?就是不論什麼人碰到祂都會起歡喜心。這八十種隨形好怎麼修?生活細節上的點滴都要非常注意,不會讓人不高興。比如晚上講話很大聲,吵了其他在睡覺的人,這就要注意。看到人家不歡喜的時候,要趕緊反省自己到底是哪裡做不好並趕緊改過來,隨時隨地讓眾生都起歡喜心,不要讓每一個人看到你,煩惱心就生起來,所以八十種隨形好是這樣點點滴滴累積而來的。
出家人有二百多條戒,在家居士有五大戒:殺盜淫妄酒,五大戒守好了,就不會妨礙到別人。出家戒是為了讓我們修成八十種隨形好,讓眾生見了不會討厭。為什麼今生常常會有人討厭我們呢?就要想是自己沒有修行啊!所以我們要常常懺悔自己、學習付出,並防止自己的驕慢心,驕慢心是最令人反感的。好比跟人家講話非常地大聲,不尊重別人,深怕別人不生氣等等,如果修行人無法戒除驕慢心,八十種隨形好就很難成就了。
此外,佛有三十二種相好,三十二相是應眾生的緣而顯現的,這是怎麼修的呢?就是「戒行」。守戒可以幫助你生起功德、忍辱。因此修行是累積出來的。
除了捨棄我們內心許多的妄想、執著,還要累積福德智慧。福德智慧怎麼累積?就是要「實踐」,說佛說的話,做佛做的事。為什麼要成立護法會?就是讓大家有機會做這種累積的工作。大家共同來累積好緣,累積功德,這是生生世世要做的,一生只能累積一點而已,要處處做到才算圓滿,處處能做到就生生世世廣結善緣,讓大家舒舒服服、快快樂樂地在因緣上聚會,這就是好緣。
短暫的人生能夠幹什麼呢?為名、為利,整天混日子,不知不覺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到底我們做了些什麼事?如夢幻泡影,像做了一場夢醒來,什麼也沒留下,最多在廟裡豎立一個牌位,或在荒郊野外留下一個墓碑。所以活著的時候該做什麼呢?有人說只要一生快快樂樂就夠了,但真的能夠快樂嗎?不盡然,十之八九不太快樂,到底我們生命建築在哪裡才會快樂?就是付出,讓大眾都能受益,試試看,絕對會感到你的人生非常好過。雖然生命的旅途坎坷,可是畢竟你做了一些回饋社會大眾的事情,感覺生命的空間非常廣大。如果整天只為自己的生活在轉,不管多會賺錢也不覺得多有出息。所以人只要認為自己活得很有意義跟代價的時候,就快樂起來了。
再者,快樂的人思想空間大,不快樂的人空間就小,空間小的人就自我,自我的人很會為自己打算,結果苦得要死。所以要讓自己快樂,內在的空間就要大,我們的空間什麼時候大過呢?平常都在自己的生活圈裡,很少跳出來,所以空間不覺得大;學佛以後,空間就大了,在學佛的空間裡,可以容納很多的人與事,一切的人、事、物都可以進到我們的心裡而沒有衝突與矛盾。
View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