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燃燒的是情緒,不是身體

撰文.呂松庭

馬克吐溫說戒菸還不簡單,我都戒了一百次後,便給減肥失敗人士找到最佳理由,確實,每次我脫口而出說我在減肥後,立刻轉到馬克兄的這句話。

後來,又變成我不想吃某些討厭食物的理由,我總會說:「謝謝,我在減肥。」但朋友看到我在喝一種有「美」、「淨」名字在內的茶,總說無法聯想。

提到減肥還是會想到女生吧,有個五十多歲的媽媽熱愛美食,所以老早就是馬克吐溫族了。另一個媽媽建議她,以後吃東西不要以為是「妳」吃,而是「身體」在吃。這一招,比什麼在冰箱上貼著鏡子或放台體重計,都來得有效果。慾望和愉悅感,是我們吃下比身體需要還多食物的理由,轉化成熱量和脂肪後,卻仍是身體在承受負擔。

當我們快樂、憂傷、亢奮或為情緒所苦時,共同的特質是:身體都在場。然而,「我」卻會被情緒佔據,身體成為自動化的一部分,腦袋裡的欲望和意念,控制了身體的進行。

精神分析大師拉岡曾提出「鏡像」理論,提到幼兒照鏡子時,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意識與母親分離,培養自我感的重要階段,但是,離開鏡子後,我們卻仍然忘記身體的自主性存在。我們與親人的關係,無論是理性或感性的成分居多,卻還是常忘記身體的存在。也就是說,當我們從照鏡子的震撼感離開後,仍然繼續忽視身體。

有位詩人朋友曾為家庭、工作和情緒嚴重困擾,他坦承嚴重時曾帶著氰酸鉀去上班,他的老師知道這件事,親筆寫書法,送他一句摘自《維摩詰經》的句子:「是身如焰,得渴愛生。」他將這副書法裝裱捲軸,就掛在書案前,隨時提醒自己,也助他度過那個生命異常蕭涼的時光。藉著感覺到身體的存在意識,從減肥、親人關係、情緒到為生命的重新出發注入能量,全都在身體的當下裡。我想起蔣勳很常寫的一幅書法:「我已看盡繁華,捨此身外別無他想。」

身體就是「我」們的家,如是我聞。

《獻計》

《維摩詰經》這段身體的文句,很值得抄錄起來:「是身如聚沫,不可搓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

看起來,這雖然講的是身的虛幻,但當有親人欠缺身體意識,陷在情緒的火焰裡卻無法跳脫出來時,你可以送給他這句話,或者在他生日時寫成書法─你親筆寫的書法會更感動他─

提醒他,火焰並不是身體,情緒的灼熱後,身體儘可返回清涼。

Views: 1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