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從傷痕裡也可造出自我

撰文.呂松庭

1.「創造」是我們平時很常用的詞,就是「從無到有把某個東西做出來。」有意思的是,在古代的金文裡,「創」是刀刺到肉裡,造成了傷痕,所以「創傷」的這個「創」字,反而比較接近造字者最早的意思。

「造」這個字,下面長腳,載著一個「告」,是說當你奔走把事情做成功後,就可以告訴別人了。很有意思吧,當你完成了一幅圖畫,或是做了一個漂亮的網頁,不也有這種很想告訴別人的興奮感覺。

所以,當「創」和「造」聯起來變成「創造」這個詞時,其中的深刻含意就是,受傷了,有了傷痕,沒有關係,你還是可以從中「造」出屬於自己的不凡成就。沒有「創」就沒有「造」。

2.我想起陳亮達這個偉大的小朋友,他有「創」傷,但他「造」出的成績,卻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我原來不知道陳亮達,是在《2分20秒》裡,看見這個沒有腳的小人兒,一副自得的神情在泳池水道裡游泳。這世界上多的是殘而不廢的勵志範例,然而,是陳亮達的神情,足以讓我們感動和寬慰。

電影裡,陳亮達一句話也沒說,算一算,出現也不過幾分鐘。或許他說不出一番美麗的故事,用精神分析裡的「自卑與超越」、「昇華」等詞彙來形容他,小小的陳亮達說不定還不知是什麼意思,他就是喜歡游泳,體內有一股要他去游泳的力量,讓他進入泳池,循著水道的方向游去。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提到陳亮達六歲,2008年得過殘障游泳比賽金牌,阿公說他現在每天都在鳳山游泳池加緊練習,準備參加奧運。所以,陳亮達的未來真的有一個目標,不管那個目標是誰為他訂下的,他就是有一個目標。

兩腳都斷掉的小小孩,還可在游泳比賽奪金牌,這就是自然送給達達的「補償作用」吧。我原來也不知道沒有腳為什麼還能游得那麼好?看過電影才解了這個疑惑,正如電影裡演高中女生的伊娜說的:「達達沒有腳,卻擁有強壯的手臂,靠手臂游泳,補償他的缺憾。」

人生裡,我們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另一個項目就會較強,得到「自然的補償」。盲人的聽覺會較敏銳,聾人的色彩感異常豐富,許多聾人變成出色的畫家。有人的數學不怎麼樣,連九九乘法都常算錯,卻具備優異的語言能力,就像陳亮達的腿沒了,仍靠強壯的臂膀繼續游泳。唐朝詩人李白說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則想引用「個人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寫的一段話:「自然已經把他標誌出來,要他為征服奮鬥。他小而弱,缺乏自我創造的滿足,自然在造他時,忘掉了很多東西,有的瑣碎,有的比較嚴重,這些無疑都會刺激他去發展他的力量。他的存在有很多欠缺之處,這方面的壓力促使他去創造新的,也許完全是創造性的生活形式。他的遊戲總是針對一個未來的目標,是他的自我創造力的標記。」想要認識阿德勒這位心理學家,你還可閱讀《自卑與生活》這本書。

不妨,我們就如此看待陳亮達的故事吧。沒有雙腳,他改靠手臂游泳,就不僅僅是補償而已,其實,也正是一種「自我的創造」。我不知道他為何會失去雙腳,但「沒有腳」變為他的標記,游泳這件事,卻才是他的「創造」。

阿德勒還說,自然在造每個人時都忘掉了很多東西。阿德勒自己從小就駝背,一生都不太能從事運動,五歲那年幾乎死於肺炎,然而,最後他仍成為偉大的心理學家,自然給了他補償。所以,請你一直記得,自然造了我們的樣子,我們的目標、價值和力量,卻得靠自己去創造。

3習題

每個人都有一些覺得不如別人的東西,或是「創傷」,但這些不如別人的東西,是不是反而讓你得到了沒有想到過的東西呢。以前美國有個女畫家,從小近視很深,同學都嘲笑她,但他畫出來的景像也是一片模模糊糊的,反而變成了另一種的美感。

身旁的人或你有沒有相同的故事,請你寫下來。

Views: 1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