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楊宜蓁:虔誠有幾分,感應就有幾分

口述.楊宜蓁 撰文.阮愛惠 插畫.阿怪蜥

我參加靈鷲山水陸法會已經許多年頭,之前,我沒到過任何佛教場所,因為父親固執,以前家裡也都不唸佛號、不誦佛經。

初次接觸靈鷲山水陸法會,是姊姊的因緣。姊夫往生多年,姊姊卻說姊夫神識一直罣礙家人,不肯離去,原來,姊姊始終感知到「他」的存在,心情不開朗,老是生病,家運也不順。有人勸姊姊參加靈鷲山水陸法會,也許可以幫助姊夫離苦得樂。因為報名外壇隨喜,但勸我們有空最好全程都去法會拜拜,姊姊彆扭著,要和不相識的外人相處 8 天,邀我一起,怕不自在。於是,我們姊妹倆每天到外壇拜懺,奇妙的是, 每次都感動到流淚。

因為首次參加,很多細節都不懂,我和姊姊決定,如果有機會遇到任何一位法師,就要請教家內的一些難題該如何求化解。才剛講完沒多久,在佛事中間的休息之後,再返回我們坐位時,就看到一位法師坐在我 5 歲外甥女的旁邊, 我們當下向她請益,法師送我們一瓶大悲水結緣。

還有一天,我在拜《梁皇寶懺》時,突然感覺到肩膀一陣沈重的力量,我內心感到有事, 就跟冤親債主們溝通:「你們不要打擾我,讓我好好誦經回向功德給你們,我的身體沒事,明年才會再來參加法會,接引你們。」身體果真馬上輕鬆許多。

水陸法會設有密壇超度祈福佛事,尤其是對近代往生者的超度,我心想填上超薦婆家阿嬤吧,雖然她是天主教徒,但有師姊告訴我們,不 管信仰什麼宗教,亡者都可被超度。於是我就召請她前來,法會後,我回到家,睡夢中見到阿嬤 告訴我:「那個地方真好,妳一定要再帶我去。」 醒來後我覺得真不可思議。

因為第一次參加很有感應,姊姊說:「明年我們再來拜內壇好嗎?」我當然雙手贊成。從這次參加法會之後,過去從未想過要超薦祖先的我,開始意識到拜祖先的意義和重要性。過去聽人說:「公媽若歡喜,兒孫就平安。」不知什麼道理,現在好像突然開悟了。

佛菩薩給我們的利益 別人永遠搶不走

第 2 年,第一次參加內壇,女兒和先生也同去。結果才拜不到 15 分鐘,我就感覺不久前往生的爸爸來了。爸爸生前很愛擦白花油,我和女兒同時聞到一股濃濃的白花油味道,女兒說:「阿公來了。」我整個人傻掉,眼淚直流。

爸爸生前怕聽佛經,因為會讓他聯想到死亡。我們幫他報水陸到第 3 年,有一天,我夢見爸爸身穿素衣、手拿佛珠,對著我說:「不 要掛念我,我要去唸佛了。」我在夢中哭出來, 那是喜悅的眼淚。我內心對著爸爸說:「父女情, 一世緣,一世斷,您福報盡了,不在人間修, 到菩薩那裡去修更快。我們每年在水陸法會相聚。」

自此,我發心每年續報水陸,而且,不是報名唸經回向就了事,我開始接觸佛法、作功課,每天都和佛菩薩說說話,也發願要到靈鷲山當義工。學佛以後,夫家的兄弟、晚輩多少受到我的薰陶影響,對於唸佛誦經的事,常常會來問我。我以前的脾氣不太好,很理直氣壯, 以自我為中心。參加法會之後,我體會到,不要 再和家人結惡緣,今生要以善緣了結。家人一開始很奇怪我為什麼會轉變這麼大。我說,我那年已經 40 歲了,35 歲才參加水陸,浪費了那麼多時間,所以接下來我要把握每一年。

我的女兒以前個性很「嬌」,參加水陸之後,個性也變好了。我對女兒說,以前媽媽不知 道修,走了一段坎坷路;妳今年才 20 歲,媽媽帶領妳開始參加水陸法會,幫妳人生鋪一條平順的路。

說真的,參加水陸法會之後,全家人都變好了,佛菩薩真是感應,給我們的這種利益,別 人永遠搶不走,我以後也要帶著這張成績單去見佛菩薩。

靈鷲山像另一個娘家 也將是最終歸屬

那年我參加水陸法會,又有不同的感應。我的左腳有舊傷,坐久了會感到酸麻,必須不斷伸伸腳。在「供上堂」時,我感覺到整體磁場的殊勝氣氛,忍不住拜求菩薩把我的左腳醫好, 我才不會那麼坐不住。說也奇怪,我的左腳馬上不麻也不痛了,舊疾不再復發。真的就像戒德老和尚講的:「虔誠有幾分,感應就有幾分。」

在內壇求什麼都很有感應。我聽別人說, 法會最後一天燒西方船的時候會看到蓮花,因為我都沒見過,所以我就向菩薩求,讓我看一次西方船的蓮花。結果,我真的看到了!在往西方的地方,有五色旗的色彩,中心是粉紅及水藍的蓮花!真是非常美妙殊勝,我內心歡喜無限, 決定今生緊緊拉著心道師父的衣角不放,在學佛的路上一直前進!

近年來我自己深深感受到法會的恩澤,也希望能將法喜分享他人,和人廣結善緣。我本來的個性很被動,也不擅於社交,但我想到地藏王菩薩的悲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告訴自己,如果我能幫忙接引 10 個佛弟子,地獄就會少 10 個麻煩,所以我去做我平常最不會做的事,就是到法會接待組當義工接緣。這對我而言是一種磨練,但也因為這個工作,我以前說不出、做不到的事,現在都達成了,也因為這個工 作,使我有機會在師父來到嘉義的時候親近師父。師父就像我的爸爸般和藹慈祥,他像是解憂丸,讓我們開心好久!

今生有機會接觸靈鷲山道場,就像多了一個娘家,那裡也將是我最終的歸屬。我的孩子現在跟著我參加法會,但我不期望他們以後背負著超度我的責任,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我自己完成我的成績單,不要寄託他人。至於我能作到多少、去到哪裡?現在不必去想,作多少算多少, 惟願精進再精進,智慧一直開發。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0期

Views: 839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