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鄭阿善 追隨心道法師走向下一個30 年

撰文.陳盈霖

30 年前靈鷲山護法會成立,也是靈鷲山護法會總會執行理事暨水陸法會內壇副總幹事鄭阿善與靈鷲山結緣的時刻。人稱阿善師姐的她,留著一頭短髮,親和力十足,從協助成立分會,志工 團、大願團,至今致力培育新血,看著護法會一 步一腳印茁壯成長。

30 年的歲月,在佛陀帶領下的鄭阿善,克服人生困境,豁達看待世間一切,堅定服務與奉獻的人生道路。

一面之緣,護法結緣

談起如何與靈鷲山結緣,阿善師姐笑吟吟的說,要從民國 78 年說起──靈鷲山初創期,心道法師會至各信眾家普照,剛好那天師父去她夫家的大哥家,大嫂邀請她去,「當時我還沒學佛, 都不知道要怎麼做。」見到心道法師後,「感覺師父相當親切,沒架子」臨時向大嫂學著向師父頂禮,師父說了句:「有空上靈鷲山走走」。當年底,阿善師姐果真帶著全家去靈鷲山,當天便皈依心道法師。

加入護法會後,心道法師有一天跟阿善師姐談起新莊區沒有分會也沒人帶,她便秉著一股熱忱,一口答應師父會在其出國時協助籌組新莊分會。待心道法師至歐洲回來後,阿善師姐已將分會籌組好,包括 26 名幹部、7 名委員,更在師父力邀下擔下第一屆會長重任。

阿善師姐回憶,民國 79 年是各地分會正緊鑼密鼓成立的時期,新莊分會當時組織相當龐大, 一開始便有數百名,甚至上千名會員。隨著會員人數不斷成長,分會名稱從地緣改為數字,新莊分會拆成第四、五、六等 8 個分會,阿善師姐也從會長轉任臺北縣區副執行長,統籌當時臺北縣各分會,之後跟著護法會組織變化,成為新北市B 區執行長,一做便是 8 年。

卸下執行長後,阿善師姐轉任靈鷲山護法會執行理事暨新北地區督導,身上的責任更重,包括代表靈鷲山總會全臺灣跑透透,協助成立各區分會等事宜。

整合志工,各司其職

「草創時期是最有感情的」阿善師姐說,從零開始逐步耕耘,從沒有組織到有了架構。擔任新莊分會長期間,有感靈鷲山護法會應由組織帶領才能展現力量,組織團隊需分工,不同志工依其長才才能各司其職,因此她開始思考成立靈鷲山志工團。

民國 82 年,阿善師姐將臺北縣、基隆地區的分會會員集結籌組志工團,依職務分香積、事務、 接待、財務、機動等組別,她也成為第一屆志工團團長,至今各區分會都有志工團。除志工團外, 還多了助念、禪修等團體。

不僅如此,以男性志工為主的大願隊,也由她「一手拉拔」。阿善師姐說,民國 83 年水陸法會舉行,當時心道法師沒有金剛護法,出現了點狀況,回來後她便決定幫師父成立護法隊,進而有了大願隊。

她將大願隊一分成三:專門進行安全管理的大願隊、負責勞力的大力隊,與負責交通部分的大行隊。至今近半甲子,大部分區會也都有各自的大願隊。

巧思布置,內壇莊嚴

善於協調溝通的阿善師姐,這 20 年來還有一個水陸法會內壇副總幹事的職稱,包括協調整個法會前的志工事宜,機動支援等。此外,每年法 會內壇更是阿善師姐以其獨特創意與靈巧手藝, 帶著志工們打磨布置,每每讓眾生彷彿置身娑婆世界,盡顯佛國的莊嚴、超俗、富貴。

說到內壇布置,「到了靈鷲山才開始學習」阿善師姐說。她在法會舉行 3 年後參加學習布置會場,從摸索中產生興趣,自己發想設計、布置、規劃,大家一起集思廣益,阿善師姐也開始學習設計、捏布。

她說,桃園體育館只有一些木桌、椅等,整個場地需靠捏布、圖樣與色彩堆疊,展現莊嚴隆重。多年下來,法會內壇如壇城上方的天篷布等, 都是她與法師進行的發想、設計,透過不同色彩調配,將空曠的場館空間,以巧思呈現出莊嚴隆重,讓參加法會者攝受於法樂中。

阿善師姐說,大部分材料都是從倉庫中原有的東西進行沿用,再加以微調、變化,但包括誦經桌、牌位桌的布置,色彩挑選、樣式、鮮花布幔等,每年都有所不同。有時她會看別人的樣式後發想創意,有時也會從網路尋找靈感,有了靈感後嘗試設計,再試著捏布看效果,覺得不錯便做紀錄,若效果不好,則予以修正。

偌大的體育館,每年光布置會場就需要 100 位志工以上,包括 30 多位懂得捏布的志工,還要有人牽布。捏布者需精準算好尺寸,才能將菱格、 圓弧形、圓形的布幔拿捏得宜,打磨出完美成果。

通常設計完後,阿善師姐會找志工們先演練一番,每年的色彩以不超過 3 個顏色為主,大家先行練習過後,便能大大縮短現場布置時間。過去志工們需耗費 1 個多星期才能完成布置,如今只需花費 2、3 天。

法教體會,感悟因果

30 歲進入靈鷲山至今過了 30 年,阿善師姐回想這一路「成長太多」。她笑言,婚後她便擔任家庭主婦,孩子上幼稚園時跟師父結緣,當時她向師父談起重返職場,還問師父「哪個行業比較賺錢」,師父告訴她「來做我的事業,是不會了錢的」,之後她便全心投入師父的佛教志業。

她說全家相當支持她,特別是先生也一起擔任志工,兩人常常帶著孩子上山。先生擔任大行隊志工,協助交通部分,直到民國 86 年,發生嚴重車禍後。這場車禍,讓她深刻體會了無常。

「還好有佛陀、法師帶領,自己才有辦法放下。」她說,當時先生車禍昏迷,面對生死交關的緊急情況,每天都有 30 多位護法會師兄姐到她家,替先生念經祈福,迴向給他。然也有些人覺得,為什麼夫妻倆那麼發心、虔誠,仍會碰上這種事。「後來我跟他們說,每個人因緣不同,果報不同,我們夫妻跟著師父學佛,也因廣結善緣, 才有那麼多人願意幫忙念經回向給他。」

而後先生奇蹟般脫離險境。醒來後,阿善師姐也將這段經歷告知先生。阿善師姐說,這一路的過程,她學習成長很多,除師父開示之外,她 也從經典、從親身經歷中實踐佛法,如今走起來更加自在。

組織轉型,蛻變力量大

與靈鷲山護法會一同走過 30 年歲月,這一路行來,阿善師姐表示「變化相當大」,特別是靈鷲山護法會,在規模愈來愈龐大後進行的組織架構化的轉變,讓護法會整體凝聚力變強,力量變大,各志工更能各司其職。

她也坦言擔任志工這些年,總會碰到許多困難,包括與志工理念不合。早期沒太多人認識靈鷲山,辦理相關業務時會遭遇阻礙等,然大家仍秉持廣結善緣的理念持續努力,當善緣具足,自是圓滿。

阿善師姐說,組織化對教團蛻變、轉化是好組織變來變去,不免有些人因此退出,但這都不是問題,為了未來有更好的發展,一定要變。

她指出,護法會組織化後,大家合在一起的力量變得很強大,各區分會屬性不同,平時自行運作,但只要靈鷲山有事發生,團隊力量便能展現。例如 20 年前的 921 大地震,全臺靈鷲山發揮的力量驚人,令人印象深刻。

她說,心道法師的宏願,是帶領大家走向國 際,這幾十年來對於她而言,更是學習成長之路。 過去沒有組織時,總覺得大家各做各的,沒有一個中心團隊,教育上也無法統一,如今有了組織規劃,護法會便能在教育、法教上更能推展、發揚。

傳承佛法,提攜後進

談起下一個 30 年,阿善師姐說,提攜後進,經驗傳承是當前刻不容緩,但卻也不容易的工程。

她笑言,現在的任務是培養後進。然而,現代社會與當年不同,許多 40 多歲的婦女也需工作,不是人人都有條件,有能力也有意願進入佛法志業。

這些年,阿善師姐也致力推展青年團,然而並不容易。當前年輕人想法相較被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大多以工作為主,有時他們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沒太多目標,學佛或許不是他們心中所願,因此她總會花更多心力在年輕人身上,希望培養他們從生活中接觸佛法,藉此提攜後進, 將佛法代代相傳。

阿善師姐並認為,佛法要從小培養。她以自 身為例,從小她總將一雙兒女帶上靈鷲山,孩子 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如今 30 多歲的兒子,也擔任委員,假日有空時會幫忙會務,協助培養下一代。 女兒也相當支持她,在幕後協助母親。

阿善師姐說,他們想盡辦法舉辦針對年輕人的活動,但坦言相當辛苦,有時青年會員某一活動上會出席,但下個活動可能又缺席。

無論如何,在佛法帶領下,鄭阿善乘著願力, 追隨心道法師,走向下一個靈鷲山 30 年。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0期

Visits: 146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