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當年,從靈鷲山的寧靜運動開始,推動實踐的九大生活主張,在防疫作戰期間,我們溫習心道法師說過的這句話 :「愛與和平是膏藥,貼在我們這個受傷的地球。」確實,人群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時,愛是我們記得彼此有多好的符號,也是受傷的地球的膏藥。
且讓我們記取這九大主張,實踐行動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寧靜、愛心、對話、素食、環保袋、節能、減碳、節水、綠化。每一項道理都很簡單,都可以從自身做起,慢慢地,把寧靜和綠色還給地球。我們要過健康的生活,低污染的能源節約生活,讓整體人類的靈性都趨向健康。
九大生活主張是生活的必修課,也同樣是心靈的美學。過自身的愛心的宣示,愛自己,愛他人,在愛心中,我們見證到《金剛經》佛陀對須菩提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只是妄相,沒有了分別對立,每個人都是我的愛心的範圍。
生活中愛心為何重要,我們用一則希臘神話來說吧。
畢馬龍是希臘神話裡的巧手工匠,愛上自己做的女雕像,迷戀到感動愛神阿芙洛蒂,手指一指,將雕像變為真人。
現實世界裡,「畢馬龍效應」也是最廣泛應用的心理學。從教育、商管到自我訓練,都見得到畢馬龍的化名。社會學家莫頓提出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實也可如此解釋:「你希望事情怎樣發生,就照那樣來演變。」教育學者也肯定,鼓勵孩子的表現,孩子就會表現得越好。依據畢馬龍效應,我們擁有愛心,也會影響到他人的行為,終而成真。
「秘密」、「預約未來」那一套心理策略,講得也是畢馬龍效應─把自己對未來的想法,埋藏為一種「秘密」,日後,那個秘密就會實現。當然啦,這類理論保證吃香,誰不希望自己迷戀的雕像變成真人呢?
報導竹北有位崇尚正向心理學的校長,在臉書上發起讚美的行動,要湊到一百個讚美的理由,那麼,建議我們也可試著做「尋找一百個畢馬龍」的練習,除了自己是畢馬龍,讓別人也成為你筆下的畢馬龍。也就是說,在這個練習裡,你將有機會扮演阿芙洛蒂。
譬如,一個正在學日文的人,必定很喜歡聽你跟她說:「如果妳繼續念這篇日文,最後妳一定可以把它記起來。」如果沒有記起來,或者達成她設想的目標,那她一定是還在「過程│裡,還沒有真的變成畢馬龍。
在英國電影《金盞花大飯店》裡,印度小男生就是這樣說服自己的。當旅客和家人只看到一棟破舊的飯店,他看到卻是全印度最好的養老住宅飯店,「只是要先修理好漏水的屋頂」,當小男生把自己當成畢馬龍,雕像就會復活。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畢馬龍,如果「心想事成」成為常規,就不再具有神奇的吸引力。更關鍵處還在於,畢馬龍的巧手工藝,可以雕出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有了這樣的技藝,往後的神話才變為可能。
但許多大眾心理學讀物借用「畢馬龍效應」,往往過於強調「心想事成」,而忽略了前頭的「技藝」過程。不知道畢馬龍雕出那尊雕像前,下過多少苦工,已經花費掉多少粘土和石膏,最後才獲得阿芙洛蒂的垂憐。人人都想成為畢馬龍,神話裡的畢馬龍卻只有那麼一人。如果我能實現一個願望,我寧可要阿芙洛蒂的那根手指頭。
然而,「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顯然是存在的,如果朝向正向積極的方向鼓勵自己和別人,相信每個人心裡的力量,自己和別人真的都會朝那個方向改變。
在另一本更為通俗暢銷的小說裡,是這樣說的:「當一個人想要達成某事時,全世界都會幫他完成夢想。」
心道法師說:「愛地球是體,從佛法的概念埋下種子。」「在社會的混亂中,抓住一個定理,這個定理或是法則,跟人的和諧環環相扣。
「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教育就在網路和線上發生,你給他你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他卻不覺得有價值,現在的網路社會,常被稱為是『按讚的社會』,但熱鬧過後呢,還能剩下什麼?」心道法師不禁這樣問。
「基本上一定要有愛心,我尋找我的繼承人,就非常強調這一點。有愛心的人,會覺得什麼都跟他有關,從服務人開始他的修行。這樣的人,對自己的嚴謹度是夠的,不會放縱自己。」
在靈鷲山推行的六項生活原則,就提出了「愛地球」。這六項生活原則包括:
「一心」涅槃妙心
「二愛」愛地球、愛和平
「三好」身好、口好、意好
「四給」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五德」正面、積極、樂觀、愛心、願力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