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曹郁美
說起念佛,我們直覺地想到念阿彌陀佛,其實這是狹義的定義,甚至是流傳於漢傳佛教普遍的習慣。直白地說,南傳佛教信眾根本不識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他們認為那是漢傳、藏傳的信仰,源於古印度婆門的生天思想。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何謂「念佛」法門?
遠在世尊時代,印度人以「六念」為準則,分別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布施)、念戒(持戒)、念天(天界)。此處比較需要討論的是「念佛」與「念天」。
讀誦《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53 參的第一參:拜訪德雲比丘(Meghaśrī-bhiksu),他所教導善財的法門是「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德雲比丘更進一步地解釋:「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曜,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
很明確地,要「常念一切諸佛如來」與「常念彌陀聖號」、「導歸極樂世界」是兩碼子事…(全文請參閱第338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