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靈鷲山二十周年的華嚴法會,正在進行中,透過寶祥法師的攝影和紀錄宛如窺見華嚴法會真誠和虔誠的面向。
也感謝這麼多師兄姐願從國外回來參加法會。寶祥法師記載,小伍同學真棒,專程從美國飛來。感恩參加華嚴的雅琪同學,另外某位師姐的老公十年來第一次回來參加華嚴盛會。泰國 馬來西亞 美國 中國大陸 新加坡 香港等等各地專程回來參加華嚴的學員們,真令人讚歎。
從早到晚不停的念經 到晚上還能夠聚精會神的聽法,精神是一流的。
寶祥法師特別懷念敬愛的了意師, 他的說法聲音百聽不厭。解行並重修行人的說法,就是這麼的深入究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説清楚這些龐大的法義,真的很有實力。感謝師父,讓我們可以學到三乘所以所有的法,都能夠穿梭自如只有聰明的了意師,才有辦法如此輕鬆駕馭。
「我們在現場專注的聆聽了意師的講法,知道他也在的。」
佛說法,很善用譬喻,在《華嚴經》中,有許多精采的譬喻。為了讓大眾更清楚,了意法師與大眾分享了一個「鵝珠」的故事。過去有位比丘為了守護偷食寶珠的鵝,忍受穿珠師傅的杖打,承受種種身心痛苦就是為了要守護鵝的生命,不讓鵝因為要被取珠而喪失生命。二地的菩薩,在瞭解實相的基礎下,為了守護與自己本心相應的清靜戒行,寧可犧牲自我,也要成就眾生。
菩薩心心念念都是眾生,所以菩薩持守種種戒律,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眾生的幸福。比方說,菩薩連一草一木都不輕易折取,更何況是眾生賴以唯生的農作物糧食,更不會生起任何偷盜的念想。也就是說,菩薩從細微的心心念念,到外在明顯的行為舉止,再再都是以「如何饒益眾生?如何不傷害眾生?」為首要考量。了意法師說:「這就是菩薩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菩提心是覺悟的心,是上求成佛的智慧心、下求度眾的大悲心。如果忘失菩提心而做各種善業,是沒有目標、念不清淨而做的善業;念不清淨,就是魔業,做再多善業永遠也不能成佛。所以,成佛必須要有菩提心這個前提;不發菩提心,成佛絕不可能。
寶祥師說用完餐,偶然碰見的龍樹校友紐約的小伍,讚嘆小伍精進。牆上照片有古老的齋僧的兩個人,變老的兩本尊又湊在一起拍了一張照片。
每年讀華嚴經 聽華嚴的法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感謝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背出了這麼浩瀚的華嚴綱目。
最後,讓我們重溫靈鷲山2020年度的會,了意法師講授《華嚴經》裡面的《十地品》,讓大眾學習到如何從初地慢慢地增上到十地,最終圓滿證入佛的境界。而前面三地:初地「歡喜地」、二地「離垢地」、及三地「發光地」的修行要點在於落實「世間善法」,轉換自己過去不好的習慣。
心道法師如此解釋《華嚴經》的修學歷程:「我們]從起信開始,相信宇宙的真理、相信佛陀教育我們的修行方法,能讓我們有能力開啟智慧,從次第學習過程中了解如何由凡轉聖。再從初發心開始,一步步實踐,增長功德,直到不退轉,圓滿成佛之路。」
不論初地或十地的菩薩,修行的核心都離不開「菩提心」,而方法離不開「禪」,用功離不開「心」。
二地菩薩持守的戒律可分為三種:「攝律儀戒、攝善法戒,以及攝眾生戒」。
「攝律儀戒」就是讓身口意三業皆清淨,要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遠離貪瞋癡」。
「攝善法戒」就是要成就一切善業,從十善業到發願成佛,也就是身心投入利益眾生、做佛的事業。「攝眾生戒」簡單來說,就是菩薩發願要成就一切眾生,除了考量到行為好壞以外,更要了解各種行為的因果,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註釋。
Views: 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