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靈鷲跟何華仁說話

撰文.呂松庭

靈鷲山其名,來自印度的靈鷲山。相傳釋迦牟尼佛曾在此開示佛法,包括《妙法蓮華經》(故法華會又叫靈山會)、《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般若經》及一部份《阿含經》。佛涅槃後,弟子們在此山下的王舍城舉行第一次集結。

由於這段命名的淵源,提到靈鷲山心道法師推動的「靈性生態」,我自然聯想到由鷲和老鷹這類猛禽在守護著的佛教聖地。也想到已經離世的猛禽版畫家何華仁。在他的版畫作品中, 翩翩翱翔天際的猛禽仍發出顫動山川呼嘯聲, 何華仁用他的觀察和藝術手筆,成為永遠的靈性生態的實踐者。

何華仁受訪時說:「我 9 月時去臺東看鷹, 這邊是都蘭山,下面是卑南溪」,那天的新月在白天就昇起,群鷹圍著新月盤旋,天空成了無垠的畫布。這段體驗,便是作品「群鷹凌月」的靈感。

何華仁繼續說道:「這是滿州落鷹的樣子, 群鷹圍著夕陽放射飛翔」,愈近的鷹愈大,漸次拉出距離,他講解這幅「夕照群鷹」時,畫中的一輪日頭正好在他頭上。

靜觀那羽翼帶動的氣流,畫一隻孤獨的鷲, 或是群鷹飛舞,何華仁的作品傳遞一個訊息: 靈性生態,是要從體驗和觀察開始的。感覺人和禽鳥合而為一,共伴飛翔,從此才是眾生平等、宇宙同聲共息的境界。

有篇報導提到何華仁的早年,在花蓮港服役時,相較於壓在阿兵哥身上的紀律、服從, 何華仁天天面對海邊的水鳥,讓他著實渴望飛翔的自由無拘。當時他就下了決心,退伍後除了工作之外,要全心投入賞鳥的行列…(全文請參閱第332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