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紫式部
昔梁武帝因娘娘郗氏在世造種種業,毀謗三寶,死後墮蟒蛇之身,痛苦非常,夜間託夢,向梁武帝求救。武帝遂詔見寶誌禪師,會同翻閱大藏經典,編撰水陸施食儀文,並向佛前禱告,若此儀文佛法正義,則燈燭不燃自明,若或違反佛法正義,則黑暗如初,於是一禮,全堂燈燭大放光明,再禮,則大地震動,乃在鎮江金山修建水陸大齋,由此功德郗氏娘娘獲脫蟒蛇,騰空申謝,往生淨土。水陸法會從此流傳。
武帝之後,唐朝有道英禪師常設水陸,天下盛行。宋、元兩代因戰爭頻仍人民災難深重,遂有富者獨立營辦,貧者共財修設,乃有「獨姓水陸」與「眾姓水陸」宋代以後,水陸法會已然普及全國。明末,蓮池大師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為現今水陸儀軌範本。民初台灣廣欽老和尚,於中日戰争之後舉行台灣水陸法會,中興水陸。
法不孤,道傳有緣,今台灣眾生福德因緣俱足,承蒙諸佛菩薩慈悲度化,凡欲植福消災延壽,超薦先亡,誦經拜懺必須虔誠恭敬,方可獲得感應。水陸法會上堂第十席供奉歷代創建、中興、弘揚水陸齋法有功凡人,位列在此與諸佛聖眾同處上堂,可見弘揚水陸功德之殊勝可使凡人位列上堂。靈鷲山無生道場信眾發無量心募款助印本書,為宣揚水陸普利眾生,邀我作序,今為此略述水陸因緣。
戒德
全文摘自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滴水穿石》序
戒德老和尚,江蘇江都邵伯馮氏子。名印宗,字戒德,號天成。幼厭葷腥,年十二,伊始茹素。年十五,投揚州邵伯福善寺依智文,郎文大章二師出家。年十八,於句容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安居二夏,修學毗尼。后入常熟興福寺法界學院,杭州憎師範學院,閩南佛學院就讀,曾任閩南佛學院助教,為久回福善寺常住,民國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投常州天寧寺,參謁証蓬密源方丈,列於西單之首,奉命住九蓮閣閱藏。三十八年己丑(1949年)得大醒,慈航法師引薦赴台灣,隨緣說法,謀生活計后代証蓬老和尚籌建竹林寺精舍,創建法雲寺。台灣水陸界的泰斗,1955年主持台灣第一場水陸法會,老和尚的梵唄更是台灣佛門的微妙梵音,足以登錄為無形的文化遺產,2007年10月基隆靈泉禪寺三壇大戒,高齡近百的戒德長老還擔任得戒大和尚,老和尚為漢傳佛教續佛慧命的努力,深具一代大師風範。戒德老和尚不僅是水陸的耆老,也是佛教界的典範。
View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