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出家多年的妙相法師,曾經身兼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個講堂的執事法師,於今年一月間圓寂。
妙相法師出家前曾經是幼稚園園長,對教育充滿熱心,出家後到東南亞弘法,也秉持著相同的精神和熱情。
記得《有緣人》編輯幾年前趁著水陸法會,專訪妙相法師。問到三個國家,三種不同文化背景,妙相法師弘法如何因地制宜?讓佛法在這三個不同國家開花結果,度眾無數?
印尼講堂是靈鷲山佛教教團全球第一個海外講堂,因印尼排華情節嚴重,弘法不易,及至1988年排華事件發生,靈鷲山佛教教團暫時先離開印尼,四年未再進駐當地弘法。妙相法師說道,返回印尼弘法的第一年,他帶去隨身閱讀的經典都被沒收,還好經師父特別加持,成箱託運的經書並未受到波及,也是這些經典幫助他在百分之九十人民都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能順利弘揚佛法。
妙相法師弘法對象以當地華人為主,然而許多華人對佛教的信仰還停留在拜拜求心安的階段,對經典義理不甚了解,妙相法師便以此為切入點,接引這些華人到講堂禮佛,為他們講解《普門品》、《心經》、《金剛經》……等各種經典,讓他們知道學習佛法並非只有拜拜的儀式,還有很多豐富的知識跟道理,也在過程中,信眾們感受到學佛是很有依靠、很有力量的。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印尼講堂發展漸趨成熟。
海外功德主成長人數頗多的馬來西亞,則是穩紮穩打,奠定厚實基礎之後蓬勃發展。因當地生活步調較緩慢,對新知識無法迅速理解,妙相法師以耐心、愛心,不厭其煩地對信眾講解。「講一遍聽不懂的話就再多講幾遍,他們的民族性很單純,真的聽懂以後,就會踏實地一步步照做。」妙相法師說道。
他也強調,不要急,基礎很重要,先把基礎打好。最早接緣的時候只有四個人,然而四個人的基礎打好,就會有8個人的基礎,8個人的基礎打好就會有16個人的基礎。
妙相法師解釋,所謂基礎,指的是恭敬三寶,禮敬佛、法、僧。「在禮佛裡面,佛,其實不用我們拜,祂都成佛了,是拜我們這尊還沒成佛的未來佛,也懺悔我們自己本有佛性,卻變成沒有佛性。」妙相法師也提到:「禮佛是普賢菩薩第一個大願,禮敬諸佛,從禮佛裡面我們就會謙卑,就會稱讚別人。第二個大願就是稱讚如來……,我把普賢十大願分解下去講,用普賢菩薩十大願去教育信眾,普賢菩薩是實踐的,不是講講而已,是實際在做。」
即便身在海外,心道法師的教誨依然是妙相法師弘法的指標、依歸。心道法師說,法是我們的依靠,我們依法為依靠,就不會浮,不會不定;僧就是善知識,因為有善知識為我們講佛法,才了解自己有佛性,才有機會走上修行之路。有僧眾傳法,法輪才能常住。
妙相法師以普賢十大願做為實踐的方法,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一步步開始,帶領信眾落實佛法於生活中。馬來西亞的發展,開始雖然慢,然而一旦基礎穩固,發展卻是如雨後春筍般,勢不可擋。
與前兩個國家相較,新加坡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妙相法師說道,新加坡人反應比較快,然而,相對的,他們也有一種優越感。新加坡人有三怕,「怕輸、怕死、怕政府」,妙相法師將此視為佛法切入的契機:怕死是因為不了解死,有死就有生,如果學佛,就會知道這個道理;怕輸,在學佛裡面是很好的,因為不想輸就會精進。
新加坡人的優越感讓他們在接受新知識時比較容易有自己的主見,妙相法師跟信眾們溝通:「新加坡是個進步的國家,也有很多優點,然而,人們就是因為不懂,才要學佛,愈是不明白的地方愈要謙卑地去問、去學習,如果自己都已經了解、明白,就不需要來學佛了。」這個道理為新加坡人所接受,因此他們學佛也很精進用功。
妙相法師也積極為青少年奠定佛法的基礎,以13-20歲的青少年為主要對象,成立青少年團,讓他們更早開始接觸佛法,避免將來因成家、立業之後開始忙碌,而與佛法脫節。青少年團成員先從誦唸〈大悲咒〉、《心經》開始,並透過活動的方式,讓他們學習如何將佛法融入生活中,比如父母恩重難報經的觀念,並不以說教的方式,而是讓青少年在肚子上綁汽球,吃飯、上廁所都不能拿下來,如此親身感受,方能體會母親懷胎十月的辛勞。青少年團成立迄今五年,每年至少辦一次營隊。妙相法師並在青少年團成軍三年後,舉辦兒童營,讓青少年們有發揮的舞台,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學佛之後的改變,帶動全家來學佛,很多父母開始好奇,以前怎麼講都不會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參加青少年團以後會有那麼大的改變,於是便跟著來學佛。
當年妙相法師欲動身前往海外弘法時,前去跟師父請法,心道法師告訴他:「我們的緣在那裏,要用耐心去顯現你的愛心,沒有耐心是顯現不了你的愛心。」
經營海外講堂多年,妙相法師一直謹記心道法師教誨,以耐心顯現愛心,用無盡的慈悲克服異國文化的障礙,讓每個講堂蓬勃發展,發揮弘法功能。只要有愛心與耐心,在哪裡弘法不都是一樣的嗎?
新加坡水陸已經圓滿落幕,除了圓滿時歡欣喜悅的心情,在水陸中我們看見了東南亞信眾的無窮願力,而號召帶領這群東南亞信眾的,就是終日在東南亞各國之間東奔西走的妙相法師。
身為東南亞地區的執事法師,妙相法師經常要來來回回走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因為如此東南亞的信眾也格外珍惜有妙相法師到來的日子,而談到最初到東南亞弘法的情形,妙相法師說:「剛開始前幾年很吃力,他們聽不懂我講的,我也看不懂他們的表達,文化不同其實有落差,而現在我一直幫助他們打好根基,對他們就是不要怕煩,家師心道法師說要耐心才能顯出愛心。」
雖然終年來回奔走各地,但妙相法師只要每次到達一個地方,都會帶領信眾拜懺、禪修以及教授佛法課程,而大家也十分期待上課的日子,只要開課便踴躍的參加,妙相法師說:「師父說拜水懺很重要,沒有懺悔什麼都不用說,所以在海外以拜水懺、上課、禪修為主,每次課程之前都會復習上一次的課程,這樣他們的印象才會深刻,所以他們也越來越喜歡拜水懺,也知道懺悔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信眾學習的同時也是激勵自己要更進步,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叫做『沒有你不行、沒有我不行,有你有我才能展翅飛翔』。」
新加坡第二年舉辦水陸法會,愛林、愛華這兩位發起人的願力令人動容,而馬來西亞的玉容更是功不可沒,談到這三個人,妙相法師說:「愛林、愛華、玉容這三個人都是有願力來的,玉容帶了48位馬來西亞的志工全程付出,大家不分彼此只為一個目標,就是把水陸圓滿;而愛林和愛華在過程中雖然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當下就能放下,尤其愛林是新加坡水陸出錢出力的發起人,但看不到她一絲一毫的慢心,卻是時時反觀自己,而愛華則是學習在工作中慢慢放下許多事,學習組織管理靈活的運用人力資源,兩個人懂得時時內省,這也是他們平常在佛法上用功而來的。」
此外,在水陸中最令人感動的一群就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志工,四百多位的志工,對於水陸法會的經驗都不相同,而對於志工的教育與管理,妙相法師則在法會之前已做好完整的教育,妙相法師說:「今年的志工教育訓練課程,則是先選出各組組長,以方便做各組人力的分配,因為有兩百多位志工全程參與協助法會,也要先讓志工們了解各組的工作內容,當投入工作時才不至於慌了腳步。其實就是教導他們在水陸法會過程中,看看自己做了什麼、學了什麼。」
「在新加坡水陸圓滿餐宴時,師父開示眾人,做志工就是『一心奉獻、無怨無悔、無我的付出』這三句話講起來很簡單,如果沒有從慈悲出發就很難做到了,所以從每天的修行開始,因此我每天的回向就是回向自己初發心永不退轉。」妙相法師是這麼說的。
妙相師說,「除了因緣和合,也是要自己去創造因緣,自己如果沒有內修,想要得到什麼是不太可能的,外界的顯現只是反映出自己的修行而已,我們有多少的德行帶領大眾學佛,所以願力轉業力,要不斷的在修行上下工夫才不愧於眾生。」
View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