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政達
有悲心,就能夠歡欣的承擔。
因為有愛,願力就像發電機輸送了能量,因而再多的辛苦,也可以化為甘露。
在外人的眼裡,覺得如此辛苦折磨的事,也不感覺是負擔。
人間,充滿著歡欣承擔的事和人,因而雖然世道破損,繁夢殘缺,卻也是觀音菩薩眷戀的人間,人們也在幻幻夢夢間繼續前行。
總覺得啊,歡欣的這個「欣」字,其實和「辛」也是相通的,辛苦的辛,艱辛的辛,唐代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要有前面的寒徹骨,才有冬天的一抹紅梅香。前頭的含淚播種,也是為了後來的含笑收割。
所以,有了慈心和願力,「辛」也不再覺得苦了,是啊,「辛」為什麼一定得要和「苦」綁在一起呢?
在人間發觀音菩薩的慈心周遍,「辛」就不再只是苦差事,昇華作歡欣的承擔。
每年的水陸法會,我們都見到許多來自社會各個角落,願意歡欣承擔的人間菩薩。
清晨即起,忙著煮食上供的香積志工,因為他們的貢獻,法會能夠順利如儀的進行。
到了黃昏,眾事皆已圓滿,坐下來,稍稍休息,內心充滿辛勤後的歡欣,讓自己所能夠做的,像香水一樣的散播開來,從法會的這個角落慢慢的、悠悠的盪漾。讓眾生因為自己的承擔,而得到歡喜。
訪問許釵師姐,喜歡許師姐說的「到需要她的地方去」,人間的承擔正是如此,到有需要你的地方,應聲而去,人人便是佛,人人便是觀音。
「欣」也就是「心」。黃檗禪師認為「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心道法師則說,心就是回家的路。
有一年圓滿施食開示的開場白,心道法師劈頭說出這一句話:「什麼是家?菩提心是圓滿的家!」
當時還是基隆儲委的張甫慈乍聽到這句話時,有如五雷轟頂般,眼前立刻一陣黑、腦袋突然一片空白,他開始飲泣。
心其實就是回家的路,上師的一句話,觸動我們的心弦,茫茫人海間,為徬徨者指引一條回家的方向。
承擔,其實就是圓滿,就是菩提心。人間有了菩薩,也是為了承擔。
我願意承擔,承擔就不再只是負擔。即使人間路仍然難行,陰風慘慘,也不再抱怨說苦。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