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涅槃就是輪迴的熄滅

撰文.鄭振煌

第三種外道涅槃稱為「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主張自相自性都是非性﹙即無﹚的覺悟為涅槃,這是勝論派以及勝論師的主張。前面講過數論派主張「性自性非性涅槃」,而勝論派主張「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

勝論派提出六句義,後期有九句義,所謂六句義是指實、德、能、同、異、和合,這六句生起萬事萬物,有了萬事萬物,必然是輪迴。所以我們讀到勝論派、數論派、順世外道,或是其他外道哲學,都在說明宇宙萬法的生起。有宇宙萬法的生起,就不斷地輪迴,因而如果要證得涅槃,只要與輪迴相對,就能夠證涅槃。

涅槃就是熄滅,也就是輪迴的熄滅。而輪迴是苦,因此熄滅輪迴就是滅苦。換言之,這些外道都是主張有一個源頭,有一個造物主,如被造物主所控制,被源頭所束縛,就會不斷地輪迴。如果想證涅槃,就要脫離這個源頭,脫離束縛而回歸到造物主,就可以證得涅槃。

自相自性非性覺:「覺」就是覺知,覺察一切萬法的自相,有的是有自性,有的是無自性,也就是有的是有,有的是空,能夠覺知它,就能夠證得涅槃。

勝論派講有實、德、能,實主要是講體;德就是它具有的能量,佛法的名詞稱作功德,它具有什麼特質就有什麼能量;能就是造業,它有發揮某一種功能的能力。

實、德、能都是有自性的;而同、異、和合,是講有一些相同,有一些不同,有一些可以和合。

如果講和合,就一定是講非性,所以自相覺悟,覺察自相,有的有自性,有的是無自性,也就是有的是有,有的是空,如此就可以證得涅槃。這是第三種外道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

 

四、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第四種外道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這種涅槃包括小乘佛教,如聲聞乘、緣覺乘在內。

「諸陰自共相」,「陰」指的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眾生執著五陰,以為五陰是我。「自共相」是指有自相,也有共相,色受想行識各有自己的自相,也有共同的性質,稱為共相。五陰的共相就是三法印中的共相: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

當然諸法無我,不僅包括五陰,也包括無為法。五陰的共相都是無常、苦、無我。無我不僅包括五陰的共相,也包括無為法的共相,這稱之為諸陰自共相。

色受想行識的自相是什麼?比如色陰的自相,色陰的梵文是rūpa,它有rūp(改變、毀滅),以及rū(形狀)這兩個字根,色有顯色(青黃赤白等顏色)和形色(大小方圓等形狀)二義,具有質礙的功能,也就是當有一個色法存在的時候,其他色法就不能夠再出現於同一空間。

色陰的自相就是質礙;受陰的自相就是能夠領受,我們的六根能夠領受六塵,領受苦、樂、憂、喜種種的覺受;想陰的自相就是能夠思惟,能夠分別、了別;行陰的自相就是能夠造作;識陰的自相就是能夠識別,有能力見聞覺知。所以五陰各有自相。

「相續流注斷」,「斷」是動詞,要放在前面,斷相續、斷流注,斷相續相以及斷流注相。「相續相」是指六識相續在流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相續的,相續是指比較明顯的、表面的,因而如果能夠斷前六識的相續,就認為是涅槃。

能夠斷六識,這包括小乘的禪修是要斷第六識,小乘的戒是在斷前五識,因為小乘的聲聞戒只包括身、語這二業而已;修定才開始要讓第六識專注;修慧能夠看見第六識的無常相、無我相以及苦相,因而能夠入三解脫門。這是相續,指的是前六識。

佛說:「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流注」指第八識。「流」是等流,而「住」是常住,也就是第八識有等流變,同時也有異熟變。等流變就是它是等流相續,如果是惡的種子習氣,它等流相續,出來的仍然維持惡;善的種子習氣,等流相續為善的種子習氣;不善不惡的種子習氣,等流相續為不善不惡的等流習氣。性質不會改變。

所謂的「注」就如水,譬如把水注滿杯子,這指第八阿賴耶識恆而不審。不審就是它自己沒有抉擇分辨的能力,故隨著業力習氣而注,注到父精母血,或是注到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去處,就這樣子轉世了,也就是有「後有」的存在,這是流注相。

相續相指前六識,即我們的念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很明顯地念頭一直在相續,很容易就可以覺察。相續相是不恆的,並不是恆常在生起,前五識是不恆不審,第六識是不恆而審。第六意識雖然不是恆常在生起,可是它卻有審查、有分別、了別的能力。眾生由於執著有我,故就一直在作分別,也就有善心、惡心,因而影響到前五識的善惡,這是相續作用。

流注指第八阿賴耶識。第八阿賴耶識是恆而不審,它是等流相續習氣,等到兩世之間要結生、要聯繫兩生的時候,它就注到業力所希望到的地方。也就是眾生的心,在死的時候,如果不能夠了知一切皆空、一切皆無常、一切皆苦,就會有愛欲,而去貪著所要去的對象,這稱作「注」。「流」是恆,「注」是帶著業力到另外一個生命體。

如果能夠斷前六識,當然最重要的是斷第六識,以及斷第八識的流注,就不再生死輪迴。這是指小乘,同時也指外道的無想天。

有一類外道執著無所有處以及非想非非想處為涅槃,這還是在三界內。小乘斷相續以及斷流注,不再輪迴,在小乘而言,它是證涅槃,但在大乘看來,這仍然不是佛所要說的涅槃真實義。

佛所說的涅槃是斷妄想分別,而不是斷相續、斷流注,小乘是把斷流注當作涅槃,而大乘不是。大乘要斷的是妄想,也就是斷分別心、斷戲論,這是兩者大不相同的地方,也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有涅槃,自然就跟輪迴有關,佛在《雜阿含經》裡提到五陰不是我、不異我、與我不相在,所以基本上《雜阿含經》並沒有輪迴的觀念,只有五陰相續的觀念。

如果梵行已立,也就是清淨行,不再貪愛五陰,就是證得涅槃,這也就是後面所說的妄想識滅才是佛所說的涅槃。

前面所說的四種外道涅槃,都是針對唯識五法中的名、相、分別這三法而言。針對名,名就是心,認為名有或沒有;針對相,認為相有或沒有;針對分別,分別就是執著,就是在執著有或者是沒有。這些都是錯誤的,而佛所說的法是正智以及真如。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佛說前面所講的四種涅槃不是我所說的涅槃,包括小乘的涅槃在內,佛在大乘經典都說這個不是我的本意,不是我所說的法。

Views: 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