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渝閔
觀賞日本動畫《橡木實之家》,我突然強烈感覺,對親人來說,病是一個召喚,也是親人間的邀請,要你進到「病」裡,關心生病的親人,進而更瞭解自己。
在許多紀錄片裡,我們幾乎已目睹過所有的病症和缺憾,從身心障礙、坐輪椅、傷害截肢到罕見疾病,我們首先看到照顧者的辛苦和辛酸,以及家人的抗拒和否定,儘管如此,卻沒有一部紀錄片是以辛苦為惟一重點的,總會拍出這家人在重重波折後,「接受」如何能夠來到。
《橡木實之家》是真實故事,卻用動畫表現。這家的女兒圭子天生聽障,也是遲緩兒,六歲前,他們家簡直變成災難片,也幾乎毀了爸爸和媽媽的人生計畫。每天工作疲累的爸爸,還得面對女兒製造的混亂,他一度頹喪到抱怨,這已不是家。
沒有人能夠期待,這樣的頹喪如何能夠復原,只用想的是無濟於事的,也不是靠理性能夠改變的。我在《橡木實之家》見識到親情後面感性的龐大力量,無法期待,也不能計畫,但在急難時就會自然湧出。當圭子氣喘發作到休克,被救護車送進醫院,醫生跟父母說:「她快不行了,請你們跟她說話,喚回她的意識。」醫生當然是出於好意,卻不知道這個小病人是聽障,從生下來就聽不到聲音。爸爸只愣了一下,隨即放棄理性(理性告訴他,叫女兒是沒用的。)開始大聲呼喚女兒的名字,聲聲動人:「圭子,妳一定要活下來。」當動畫演到這一幕,我們才終於知道,親情和血緣的聯結,總是能夠超越感官的障礙。耳朵聽不見有什麼關係,爸媽的聲音,是用心靈之耳所聽見的。
重新活過來的圭子,似乎要回報爸媽的召喚,進特殊學校就讀後,透過手語的學習和表達,親子間找到一種交契心靈的方式。如果當初爸爸放棄了這個女兒,他和女兒的人生不會相疊,也將失去如同失而復得的,如此深刻的默會相融。
其實,親子間最美的一刻,就來自不可言傳的默會。有位罕見病兒的爸爸說,當他握住兒子的手,兒子雖不能講話,做不來回望爸爸的眼神,但也會用小小的肌肉動作捏爸爸的手,每天,爸爸等待的就是那個默會。這時,病和身心的缺陷,不僅不會是障礙,而更接近上蒼的安排。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