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宋慧慈
在新冠疫情升溫到三級警戒時,收到靈鷲山《有緣人》月刊邀稿,希望我寫一篇「疫情時代的佛法」,我問「要寫些什麼?」編輯說:「疫情時代,心寧靜顯得異常重要,可否從您的觀點分享如何讓大家心安平靜,也可以談談心寧靜教師團的推動經驗。」
通常接到邀稿,我總是以「給人方便」的出發點儘量答應;這次還提到「心寧靜教師團」的推動經驗,我就更加責無旁貸了!何況交稿日是在 3 個星期後。
2 天後,我在整理「待辦事項」時,才驚覺: 老天啊!以我對佛學的涉獵,哪有能耐談疫情時代的「佛法」!可是已經答應了,要怎麼面對衝動下的妄語呢?
這時候,就真的需要「心寧靜」。想起南懷瑾先生的名句:「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 則智慧生。」我問自己「新冠疫情帶給我的學習,有哪些?」
浮現我腦海的是《普門品》的一句經典:「應以何身得度,當現何身。」連結到佛陀的智慧, 不就是「隨順因緣」嗎?應用到人生日常,就是「要有彈性,不要執著」,是吧?
「放下」、「提起」、「向前」
5 月初捲土重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為夾雜英國變種病毒株而來勢洶洶;臺灣對疫苗採購、供應、施打的議題,也因為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口水戰漫天飛、到處是。我意識到自己有受到各方傳來的訊息影響而恐慌、不知所措, 一時焦慮到憂鬱指數升高。還好,當清楚的覺察到「不舒服」時,馬上透過心道師父傳授的「深呼吸」法,在「快快樂樂吸氣」、「輕輕鬆鬆吐氣」、「讓每個細胞都在微笑」的觀想中,瞬間就讓心寧靜下來,體會了師父闡揚的「寧靜是宇宙最大的能量」。
我發現不能寧靜的朋友,主要來自對「無常」的抗拒,而之所以會抗拒無常,是因為對所有的發生都太習以為常。
想起去年這個時候,在義大利有一位 93 歲的老太太因為新冠肺炎住院,病情好轉後,被告知需要付清呼吸器的醫療費用。看著帳單的老太太嚎啕大哭,醫生安慰她不要因為帳單費用而擔憂,老太太一番話讓醫生都落淚了。老太太說:「我哭,不是因為付不起醫療費,是因為我已經呼吸上天賜給我的空氣 93 年了,我卻沒付過一分錢,我真不知道欠了上天多少錢?我從來沒有為此感謝過啊!」
是的!我們想當然爾的接受好多「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感謝的福德資糧」,以致面臨匱乏危機時就無法寧靜以對,心海的水沉澱不了,看不到真相,心靜不下來,也就激發不出潛藏的智慧。於是,很多人的生活步調隨著疫情的發展而起起伏伏。
我也曾起伏不定,也曾焦躁不安,靠著曾有過的禪修學習,在「放下」、「提起」、「向前」的節奏中,深知「不放下」,就不可能有下一個「提起」,更遑論「再向前」。於是,我得找到本然的自心,看到自我的價值,才知道怎麼樣掌好「獨居者」的舵,而能相信「疫情一定會趨緩」。
擁抱無常、心懷感恩
「無畏施」是我寧靜下來後,自我照見到的強項能力,也從這份布施開展我對這波疫情所能奉獻的棉薄之力。
首先,我擁抱無常。
推動多年的對話教學,一再呼籲:「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對話關係中,與自己對話, 與他人對話,與無常對話。」看著這波疫情引起的紛擾,我知行合一的實踐著自己鼓勵聽眾的「用三心,對話」: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在對話中,看好自己的心, 是否有所「住」?
這一個月來,除了顧好自己,我也體諒別人。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不要亂了生活作息節奏,該吃、該睡、該運動、該學習,我沒有亂了規律;從「憤怒的背後是恐懼」,理解朋友謾罵之聲,我收起向來「好為人師」的專業傲慢之氣,只是聽、聽、聽,然後,對自己認同的, 表達感謝,不認同的,也不爭執,尊重每個人有發聲的權力,就是要穩住自己的信念。
收到似是而非的傳聞,諸如:疫情主要破口、疫苗採購私心、防疫策略不當……等,真相如何,恐怕要等退潮才知道誰沒有穿泳褲的各角度猜測,我用「六度」來修練自己的寧靜心,深信「心和平,世界就和平;心寧靜:關係就寧靜。」激勵自己:對每一個當下,不要忘失「盼望的心」。
時刻心懷感恩。
感恩一線的醫療人員、防疫專家,不眠不休的抗疫;感恩學校老師秒變直播主,安定學生的停課不停學;感恩為人家長者的配合度,不容易的身兼「養」、「育」雙責;感恩提供民眾生活所需的業界朋友,緩解了搶購潮的危機;感恩物流宅配辛苦的超時運送,讓三級警戒的百姓減少外出群聚的危險;感恩我住在空曠的鄉間, 還能定時到溪邊快走;感恩 21 年來,我與鄰里住民的友善互動,讓「獨居」有喘息的空間。
其實,只要願意,俯拾皆有值得我們感恩的點點滴滴……。
回顧 11 年前的 SARS, 去年開始的COVID-19,其間幾波的禽流感、人流感,我以 為該是人類「停下貪婪」的時機,回歸人文價 值,珍惜生命,真愛自然,不然,恐怕還會有下一波的病毒攻擊。
最後總結我的學習心得分享: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認清「應以何身得度」,為「同島一命」、為「世界地球村」而當現何身,而齊心努力!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5期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