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瑞貴
知識是過去+現在≠未來
當許多人藉由學歷、經歷等方式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與品質時,卻有一些科學家指出,知識不是人類進化之絕對要素的觀點。例 如 Einstein 曾說,「知識是有限的。」也有一些未來學家提到,知識是過去和現在經驗積累 的結果,例如 Masini(1993)認為知識等於過去+現在;de Jouvenel(1967)也持相同看法, 並認為渴望才是未來;Polak(1973)更認為, 現在等於知識,與現在違背的想法就是未來; Nancy(1993)進一步指出,過去+現在不等於未來。
這些都說明了知識代表的是過去到現在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案與設計,但不代表未來是現在的延續。然而未來對人類的絕續才是真正有意義時間跨度。
想像力是成就未來的場域
「知識有限性」的強調,並非對知識存在價值的否定,更不是一種反智論調;而是在指出, 創造未來並非完全植建在知識。那麼,未來展現的創構關鍵又是什麼?事實上,人類社會得以持續朝正向發展,主要來自想像力的發揮與落實。
想像力是一種對於既有事物給予創新詮釋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種對尚未發生或未存在事物的心理意識活動。透過一連串的解構與組構過程, 超越既有的狀態,形成新的可能未來事象的整合。
正因為想像力,人類社會得以持續開創新局。Einstein 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並認為「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 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說明,想像力可以打破由知識積累所產生的慣性,擷取知識的有用元素,打破既有思維框架,突破現狀,產生無限可能的創造動力。
想像力透過許多以科幻形式以及以童話或寓言方式存在的文學或影視作品,呈現未來可能的機會與危機,或某些可能與意涵,提供人類規避威脅與創造契機的重要基礎。例如《駭客任務》、《明天過後》、《兵人》……等都在揭示科技過度發展的可能危機。
未來設計是想像力的落實
想像力經常以渴望的方式呈現,渴望經常以一種圖像呈現,例如想像一種偏好的生活方式。但是需要把渴望落實在現實生活中,才不致於流於幻想或妄想。
想像力的生活落實不勝枚舉,例如氫燃料的無人駕駛汽車是來自於對於永續地球和安全舒適駕駛的未來想像所產生的結果;智慧型機器人也是另一種廣泛應用在提升生活品質與服務的想像體現;再如大自然地球的療癒與生機再現,也是一種想像力的未來設計。因此,未來設計根據想像力的渴望繪製出落實的實際架構,體現到現實生活上。
四期教育是成佛的未來設計
成就佛法是靈鷲人的渴望,同樣是需要未來設計的。心道師父根據佛陀一生歷程,把成佛之道分為四個階段教程,分別為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華嚴期。心道師父更以禪為中心的四期教育來培養佛教人才,從在家居士到出家人經由一個主軸來貫穿,包括思緒系統的四期法教以及實踐系統的四期禪,兩者修行弘法的路線就是釋迦佛證悟的全貌;藉此,就可以成就設宗歸教、三乘合一,圓滿整體佛陀的教育。
四期教育就是一種成佛渴望的未來教育設計。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 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
《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 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2期
Views: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