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心道法師、洋娃娃和物我平等

我們真的應該愛惜從小到大陪伴我們一起哭過和笑過的玩具,其實,這也是佛家所說的「物我平等」之心。

撰文.呂松庭

新北市的新泰國小設置了「玩具工廠」,鼓勵同學將壞掉的玩具送來修復,老師說,許多同學因此學習到惜物、愛物的道理,不將壞掉的玩具廢棄,也符合環保的原則。

這個工廠的修理師,都是已經退休的銀髮族,他們原本就具備了某種技藝,來到這裡不僅能大展所長,也藉由兩三個世代間的互動,增進彼此的認識。

惜物如惜人

在一個很講究消費的社會中,本來玩具壞掉了就要丟棄,認為這樣才能買進新的玩具,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玩具像是洋娃娃或是玩偶真的有感覺,它們必定會覺得很傷心。迪斯尼那部有名的動畫《玩具總動員》,就讓我們發現玩具擬人化後那個情感的世界。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愛惜從小到大陪伴我們一起哭過和笑過的玩具。其實,這也是佛家所說的「物我平等」之心。

也正因為物我皆平等,人是有情之人,物也是有情之物,自然而然地升起了惜物如惜人之心。

有一年,有個男孩在靈鷲山的律心堂為心道法師畫像,他不是會畫畫的人,只畫了一個橢圓,就說是法師。心道法師看了一會,笑吟吟讚嘆:「就是我,光頭和尚。」笑得全堂粲然,晚風習習。一個月後,訪客再來,隨侍法師打開心道法師的抽屜說:「師父把這張圖珍藏著呢。」是啊,就是這股心意。

當然,如果物積太多,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又捨不得丟棄,那該怎麼辦呢?動畫裡的小男童安迪就提供了美好的解答,那就是「分享」,願意與人分享自己曾經心愛過的玩具,讓玩具在每個小孩的手中發光。

有本繪本《雨果的冒險》曾經改編成電影,敘述小男童雨果經過多次波折修復了爸爸留給他的一個會自動繪圖的發條玩偶,從中還發現了一個非常重大的秘密。那種發條玩偶現在不太能夠見到,但是,每個玩具裡面說不定都藏著秘密,不妨就這樣來看待物我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談禪修禪,秘密隱然卻昭昭如是之明。

家有女兒的家庭,遲早會發現,家中堆滿洋娃娃。或許女主人小時候也玩過洋娃娃,或和女兒、孫女玩過同一個娃娃,堆在置物櫃裡的洋娃娃,就像是女生們的珍貴童年回憶。

這些洋娃娃堆放的位置,很有玄機。它們通常會出現在小女兒或孫女的床上,蔓延到房間裡,失寵的則打入冷宮,丟入床下。接著,就像洋娃娃自己長了腳,會走路,偶而出現在遊戲間,在客廳角落,或是客廳、浴室、廚房的三不管地帶。有時候,媽媽帶點責備的口吻告訴小女兒:「怎麼不把洋娃娃收好,放在房間裡?」小女兒抬起頭,用明亮的眼神、溫柔的語氣說:「可是洋娃娃也要吃飯、看電視,整天關在房間裡,太可憐了。」在那一刻,歡迎來到洋娃娃的世界。

跟洋娃娃玩,暗藏豐富的心理訊息

如果你夠「乖」,是小女孩心目中的 「好爸爸」、「好媽媽」、「好奶奶」、「好姊姊」,她偶而會邀請你來到洋娃娃之家作客。你心中嘀咕:「什麼時候,洋娃娃自己也有了一個家?」別想那麼多了,坐下來,小女孩模仿家中大人喝下午茶的習慣,讓洋娃娃倒一杯茶給你喝。家中沒有喝下午茶的習慣?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洋娃娃的。

主婦們,防範妳的祕密會在洋娃娃的世界重演。有次,有個媽媽請姊妹淘來家裡作客,卻聽見四歲的小女兒在隔壁房內對著洋娃娃喊:「妳這個懶惰的媳婦!」這個媽媽當場嚇出一身冷汗,以為婆婆嘮叨的模樣被小孫女學了去,其實,小女孩模仿的是連續劇啦。

我遇到某家的小妹喜歡玩洋娃娃,床上、房間裡全是洋娃娃。本來媽媽也覺得沒什麼事,但小妹花在洋娃娃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僅玩裝扮遊戲,還一天到晚跟洋娃娃講話,媽媽跟她說話,卻不太搭理。媽媽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女孩玩洋娃娃,感覺天經地義,其實,跟洋娃娃玩什麼,怎樣玩,都暗藏豐富的心理訊息。兒童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恩早年即常用洋娃娃吸引進入診療室的小孩,藉著玩洋娃娃,重新建構家裡發生的情景。克萊恩說:「在分析中可以藉由遊戲觀察到現實適應不良的小小孩,我們必須藉由分析漸漸幫助小小孩得以完全和現實接觸。」

克萊恩紀錄過一名無法適應新環境,情感非常黏著母親和其他女人,情緒非常兩極化的小女孩露絲(四歲三個月),或許可讓父母們發現,理解小女兒的心理世界時,洋娃娃如何能派上用場。經過幾次排拒後,克萊恩注意到露絲在餵洋娃娃,並給洋娃娃一大盆牛奶,克萊恩也跟著這樣做,將一個洋娃娃放在床上,跟露絲說她也要給它吃東西,然後問要給洋娃娃吃什麼,露絲停止尖叫,回答說:「牛奶。」

克萊恩如何分析露絲,暫且擱下─透露一句,多半和媽媽對待她的方式有關。然而,克萊恩和小露絲的互動和分析即開始於玩洋娃娃,最後,成功的消除了小露絲的焦慮發作。

離開洋娃娃,成人也渴望被安慰和肯定

克萊恩治療的小露絲,非常黏著母親,到了媽媽稍微離開,內心就感受到被遺棄的焦慮。所以小露絲藉著玩洋娃娃,透露出她的內心驚慌來源。精神分析語彙裡,這種方式稱為「移情」。克萊恩說:「小女生對於洋娃娃的慾望底下,潛藏著被安慰和被肯定的渴望。」

小妹的媽媽遇到的剛好相反。小妹整天玩洋娃娃,不搭理媽媽,就算媽媽暫時離開她,她也顯得異常冷漠。我猜想小妹對媽媽或其他家人,一定有一番未曾揭露的內心世界,玩洋娃娃也同樣是種移情作用。在關係裡面,正向移情若能多過負向移情,將能消除焦慮,增加彼此的正向情感。

由於小妹不太搭理媽媽,最好由一位能和小妹玩,也讓她覺得安心的人陪她玩洋娃娃,扮演「克萊恩」的角色。順著小妹的世界和遊戲邏輯,用洋娃娃當作一個問題的開端,這個潛藏的問題是:「妳對媽媽有什麼不滿嗎?」

如果一時間內,小妹還是兀自玩著洋娃娃,克萊恩倒用過一個完全無法被接觸的小孩的治療技巧,也可供參考,這個技巧稱為「自己玩起來。」就是利用洋娃娃和一些積木做補助,大人自己玩,用積木做成一個東西,把洋娃娃放在旁邊,說那個東西就是「學校」、「劇院」,開始扮演起各種不同的角色。也許小妹會忍不住插進來,說這不是「學校」,是間「廚房」。這下有意思了,她的內心世界會在遊戲裡逐漸浮現出來。

洋娃娃其實也是很好的「角色扮演」,是施諸於小女兒早期的家政訓練。如果好好運用洋娃娃,一個女孩一輩子的夢想、期待,遇到的種種問題,都可把洋娃娃當做認識的起點。

同樣的,洋娃娃的扮演角色,也可訴說媽媽和女兒間的傳承,假設兩代女人都玩過洋娃娃的話。當然,這也僅限於小女孩的階段,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那種會大肚子的洋娃娃,而媽媽會拿著洋娃娃跟長大的女兒說:「當年我懷妳的時候,就是這幅德性。」這種感覺,真的很「洋娃娃」。

當然,承襲佛洛依德性學理論的克萊恩,對小女生玩洋娃娃的詮釋,就充滿了性的聯想。她說:「擁有洋娃娃證明母親沒有盜走她的小孩,而且她的身體沒有被母親催毀,因此還可以生小孩。藉由餵她的洋娃娃以及為它穿衣服,小女孩證明自己有一個愛她的母親,藉此紓緩害怕被拋棄、被丟棄以及變成孤兒的焦慮。」這種精神分析的主張,就看妳買不買帳了。

Views: 1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