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蘭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靈鷲山開山 38 年來, 山上的靈山基石陪伴常住法師修行,一步一 腳印,每顆聖石皆留下動人的故事,也觀照許多十方信眾找路的心。就像宋代廓庵禪師《十牛圖頌》裡的牛,用牧人馴牛的過程表現佛弟子調伏,心意的修行歷程。靈鷲山取「十牛」與「石牛」、「踏實」與「踏石」的諧音,將山上的十石對照十牛,2021 辛丑牛年以「來山找心牛」為主題, 邀請有緣人上山踏石,入寶山禪修,讓道心堅固,法水長流。
禪修小旅行 與自己的心相遇
「有禪,日日是好日;心安,四時皆平安。」尤其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尚未平息之際,心靈防疫也不能忽略。靈鷲山今年規劃隨時都能出發的「小旅行」,傾聽 10 顆聖石的故事, 搭配平安禪「春醒、夏旅、秋行、冬藝」以禪相會的 4 大生活美學體驗,精心安排樂活二日禪、東北角旅行禪、覺知行腳、聆聽「四季生活禪」, 號召禪友上山找自己的心牛印跡,在靈鷲山與自己的心相遇。
十牛圖包括: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還本源、入鄽垂手── 10 張圖、10 個階段,象徵禪觀修證次第和境界,更對照靈鷲山的十石: 阿育王柱、普賢雙足石刻、開山聖石、鷲首石、地球平安石、四大金剛石、法華洞、原住民石、風動石、五百羅漢。
尋牛
一開始「尋牛」階段,就像屹立在靈鷲山朝山入口處的阿育王柱一般。修行者在面對現代社會疫情、網路、科技急速的變化下,內心失控導致不安、苦悶、憂鬱等煩躁情緒,突然驚覺地發現煩惱,藉由「平安禪」四步驟的方法, 實際去練習靜心、明心,尋找自己本來面目,讓一切習氣沉澱下來,讓自己去接近真心,慢慢發現內心的光明與純淨。
見跡
接著「見跡」,在水邊林下苦修苦參之後, 慢慢地看到牛的足跡,也就是學佛 2 年、3 年、5 年後,以前完全聽不懂、時斷時續的妄想心, 漸漸能平靜下來,也比較能知道什麼是真心和妄心;慢慢遠離妄心時,真心的自性之牛就會慢慢顯露出來,對心道法師所說的不生不滅,也好像知道是怎麼回事。對應普賢道場的雙足石刻, 只要持之以恆,學習普賢行願,最後總可以在混亂的牛蹄迷陣中,理出頭緒來,體驗修行成果。
見牛
「見牛」階段,相當於一個人第一次乍見自己的本性。在見牛之前,對佛法還是一種信仰。
到了見牛了,開悟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那佛法就不是信仰,而是真理,這時知道如何破除無明的遮障,對照開山聖殿的聖石,回首靈鷲山38 年的開山來時路,即使未來充滿未知數,聖山因利益眾生的悲願而生,堅定佛法的信心,仍堅持在臺灣東北角矗立弘法,在風雨中說法、老實修行,行行復行行,點燃佛教續佛慧命之光。
得牛
「得牛」是說用盡了氣力修行,好不容易開悟,親證到本具的自性,仍有強大攀緣的習氣煩惱,明明是這念的覺性,它是無形無相,但因習氣的關係,但一作用什麼相都出來了,好像從煩惱的深谷之底,好不容易爬上了高山的頂上, 有時仍籠罩煩惱煙雲。對照仰望鷲首石,體驗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到「見山還是山」的學習歷程。
牧牛
「牧牛」講的是悟道之後的修行,藉由工作即修行,生活即福田,掌握住這念清淨覺性, 要讓它時時現前回到覺性上,知道一切萬法由心起,不被意識及一切所有境界所轉,保持正念,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提起覺照的心,不攀緣, 讓這念清淨心境合一,當下顯現,也就是得牛使牛與我合一、通過牧牛使我與境合一。對應多羅觀音與地球平安石的意象,連結靈鷲山推動的寧靜運動、大悲閉關、淨灘等運動,用愛與和平地球一家的理念,回向地球平安。
騎牛歸家
到了「騎牛歸家」,漸次地走向不生不滅自性的老家,這頭牛聽話了,你叫牠往東,牠就往東;你叫牠往西,牠就往西;你要牠吃草, 牠就吃草;你不要牠吃草,牠就不吃草,靠著精進跟智慧,讓你的心在事上得自在,安心在不攀緣的功夫,就像圓通寶殿內的 4 大崑崙石、4 大枯木,石頭代表安定,枯木代表枯寂,正如《金剛經》中的 8 大金剛,在 8 大護法護持正法下,法益十方。讓每位騎牛歸家的行者,在「平安禪法,靈性為家」的選佛場仍持續修行,找回自己,皆大自在。
忘牛存人
在「忘牛存人」圖中,將這條牛完全馴服了,這牛也不存在了。什麼意思呢?因為你找牛的這個心,是你本來靈靈覺覺的自性,悟了以後做什麼?證悟後不用費力修行生活自在,饑來吃飯、睏來眠,是世間最平凡的事情,只見心滿意足的牧牛人,在家高枕無憂,牛的蹤跡再也找不見了。
如同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早期斷食閉關的法華洞,閉關,是為了對心最細微的部分做最深入的體悟,而斷食讓心沉澱,正如忘牛存人這個階段一樣。也因當年胼手胝足的開山艱困, 才能撥雲見日,闢出一座洞天福地,開啟靈鷲山全球海內外的萬千法緣。
人牛俱忘
「人牛俱忘」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階段,你悟到這個心,功夫日深了,自己完全能降服自心,還有這個覺性在,這覺性跟這世間又是什麼關係呢?原本這個世間也是我們這個覺性生出來的,這真正是不可思議。自然就能體會到,這就在破法執了。你現在對這世間的萬法、緣起,還是不很清楚。你悟到了這念心,破了我執以後,慢慢這法執自然就一點一點地破掉了。對應山上被保留下來的許多原住民石,都因心道法師尊重自然,提倡與大自然共生共存、不造不作,與天地萬物多元共生的理念,成就無生道場成為一座大自然禪堂,處處有禪淨,無處不禪。
返還本源
「返還本源」階段,不會因聲、色而動分別執著的煩惱妄心,一切萬法各不相妨礙,未悟前看到處處都是障礙,悟後處處都是解脫圓融無礙,就是所謂的解脫自在。這樣的境界,坐在風動石上最能感受,遙望海天一色,有時風動,有時心動,有時海上波動、船動,若能超然物外, 冷眼觀之,便不會流於世俗。
入鄽垂手
「入鄽垂手」完全是一幅表現天真自然、悟後再來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可是看到它的空,看到它的假有,看到它的中道實相,空假不二,又是空,又是緣起,緣起性空不二,就是中道。灑脫自在、不拘形式、不著俗儀的神通妙用的圖畫,就像隱身在四大名山秘境中的五百羅漢一樣。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希望讓人們心安就平安的心道法師平安禪,及有求必應的靈鷲山觀音法門,自然而然讓有緣人加入心寧靜、愛地球行列,顯現人人是羅漢、人間處處是觀音的美好境界!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1期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