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瑞貴
面對問題,人們都希望「對症下藥」。下藥前要先清楚症狀的根源,否則不是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錯過先機,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然而人們經常只見表象,忽視或全然未發現問題的根源。由於未來尚未發生, 探索時就必須避免迷思(myth),發現表象背後的隱喻(metaphor),才能創建永續美好的未來。
迷思,偽真的慣性認知
今天地球的崩壞來自於濫墾、濫伐和過度消費的結果,一般的想法會是只要對這些行為加以制止或重罰就可緩和惡化,恢復地球原貌。進一步探究會發現,這是基於生活需求及經濟發展所導致。為何是基於生活需求和經濟發展?可能因為文化因素或追求更舒適品質的生活。生活慣性及舒適品質的實現堆疊在地球資源無止境的耗用上,例如道路開拓,交通工具大量使用,山坡地大肆開發,能源大量耗用等。結果只在構建鳥籠式的人造空間,例如設有冷暖氣的房子和車子。所產生的迷思是,要滿足生活慣性或提升舒適品質就必須耗用大量地球資源是不可避免的。
事實上,人們再也無法享受大自然的氣息、再也不見美麗自然風光、離開人造空間再也無 法自在生活。「人定勝天」是一種偽真的慣性 認知,誤謬觀念或行為的迷思;是六根、六塵、與六識造作的貪、瞋、癡、慢、疑的妄執、妄念、妄心的無明罷了。
隱喻,正在浮現的議題
隱喻是一種隱藏在事象背後深層較難被辨識的潛意識故事,現實生活中難以輕易發現的。再以地球崩壞議題為例。當溫度年年升高、海平面持續提升、沙漠繼續擴大、北極冰棚逐漸溶解、冰原默默退縮、北極熊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這些現象經常被解釋為獨立事件,不被認為對地球會構成不可恢復的毀滅性危險;進一步探究,這些改變地球面貌的問題都與工業化、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和資源耗用及大量消費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現象就是地球崩壞的問題群。
此一問題群正傳送了一個未來隱喻:地球生病了,越來越嚴重!如果不趕快改變慣性的觀念和行為,地球最終可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這就是一個正在浮現的議題!
正知,究竟生命的教育
深入追究,地球生病的根源是人類及其不如實知見的「無明」觀念和行為,心念造作的結果。若不能及早發現慣性迷思及潛伏隱喻, 啟發正念與實踐,人類的未來只會更墮落,不見美好的未來。《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指出,「無明」是不達、不解、不了的無知心理現象。佛法正如《攝大乘論講記》所云:「轉迷啟悟, 轉染成淨的行踐。……即是知。」
心道師父直指人「心」,「心」的生命教育是地球永續的根本,進而確立四期教育的次第與意涵,指出四期教育(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華嚴期)讓大家得到成佛的學習,亦即:建立正知的學佛生活軌則,明心見性、無漏智慧,發菩提心、自利利他,進而重視多元共生,成就佛果。成佛的學習正是「知」的學習,徹底了悟迷思, 洞見隱喻,繪製永續美好和平的未來。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
《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 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1期
View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