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地球家 靜觀生死修靈性

撰文.顏靜 插畫.陳佳蕙

我時常想起玉山上的母猴和死去的小猴,幼猴被車子撞死,母猴仍抱著幼猴,餵牠吃東西,給牠洗滌,感覺幼猴的身體已經僵硬失溫。這則新聞散發著不分物種的,濃濃的母愛溫度。

在玉山園區裡,人類餵食獼猴的行為已經改變了獼猴的覓食習慣,以為靠近人類的地方就有食物。所以,這是人類造成的傷害和罪錯, 園區就呼籲上山的遊客不要再餵食動物。

獼猴的靈性有著歸納和基本的推理能力,卻無法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恐怖。許多宗教認為眾生皆有靈,我自己寫過的作品,借用日本東北地方的傳說,傳說雁群南飛越過津輕海峽過冬, 嘴裡啣著一枝樹枝在海面棲息,如果這隻雁在途中死亡,牠的那枝樹枝掉落地面,地上的人們撿回去燒洗澡水,就稱為「雁風呂」。這是人類用自己的想像在闡述動物的死亡觀。

眾生不僅有靈,佛家相信人和動物在輪迴道上隨著業報互通轉換。佛經裡就有五百隻獼猴模仿五百羅漢建塔供養的故事,這群獼猴到溪裡擔泥土建塔,學羅漢早晚禮拜繞塔,後來山洪爆發,獼猴全被淹死,卻因此功德升天為五百天人,他們圍繞獼猴屍身散花作樂。

對於玉山上那隻小猴的死去,我只能以這則佛經故事小小回報,雖然我並不知道如何安慰那隻母猴,也不知獼猴眼底的死亡,和人類的想像是否一樣,但,既然能身為人身,眾生的業報,仍得由人來救贖、還報。

心道法師談「地球家」,地球上的眾生都是一個家庭,讚嘆累世的大慈悲,關於慈悲,我相信母猴默默的,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哀傷,也同樣讓人感到憐憫。

前年去世的作家林清玄寫的故事:在恆河邊,釋迦牟尼與幾個弟子一起散步,突然停下腳步問:「你們覺得,是四大海的海水多呢?還是無始生死以來,為愛人離去時,所流的眼淚多呢?」

「世尊,當然是無始生死以來,為愛人所流的眼淚多了。」弟子都這樣回答。於是,釋迦牟尼帶著弟子繼續在恆河邊漫步。但靜靜的, 釋迦牟尼以「無常」拭去一隻母猴的眼淚,安慰不再歸去的孤雁。

從古到現今,恆河邊的死亡就如滔滔滾動的河水,那汙濁的,收留無數灰燼的河水,就是一條流動眼淚的河。在死亡旅館裡,不久人世的身體由家人送來,等待著在火化場佔一個位置。離死亡這麼近的地方,每年都有朝聖者、哲學家、觀光客來到,在死者和將死者身旁進行著千年不變的論辯和慶典。

我時常以為,釋迦牟尼還站在恆河邊漫步, 說著無始無終的生生死死。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心道法師開示:

「全球化就是地球一家。我們現在交通、資訊非常發達,哪裡有災難,我們都是如同己受;全球一旦發生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他們的災難也就是我們的災難,我們都是同一個地球!我們都是一樣的去關心!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近幾年來,全球各地災難不斷,身為地球家的一份子,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去面對,並投入協助與關懷。能幫助多少就盡心盡力的去做。我們應該要慶幸臺灣還很安全,所以我們在安全的時候,更要引發愛心,讓我們去關懷地球。

災難救援是需要掌握時效並整合各項專業、資源的艱鉅工作。面對各種不同的災難狀況,靈鷲山本著地球一家的理念,積極自律地在每一個災難的緊急階段提供及時、適切的協助;在勘災與詳細的評估之後擬定計畫,讓大眾的善款不重複、不浪費並妥善地運用在災後的各項重建上。

10 年前,靈鷲山佛教教團對臺灣社會進行「心靈白皮書──關懷臺灣心靈健康」全國性問卷調查,為期 4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臺灣社會日趨冷漠、混亂與不安,和生命價值、心靈價值至關重要的人文環境,以令人心驚的程度惡化, 就如同地球暖化的驚人變貌。

因此,站在宗教家的本懷,當時教團慎重的提出心道法師於全球已默默推動多年「愛與和平地球家」這樣的理念,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從自身體驗到愛與和平,才能讓每個人的心安定與平和,也唯有體驗到每個眾生的苦惱與希求, 其實都和「我」一樣,才能感知「眾生與我」如同骨血相連,差異並不那麼重要,傷害可以平復,幸福可以分享,於他人得到利益,「我」也才能得到究竟的利益。防衛、算計、競逐一一消融,只留下愛的光芒,無懼無減的一直作用, 一直作用。

心道法師的願力,就是以「傳承諸佛法, 利益一切眾,推動生命教育,共創愛與和平地球家」為使命,開山之初以創立「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第一志業,從世界各宗教文化的共同點, 創造對話的機會,從對話交流,增進理解與共識。心道法師說:「宗教是圓滿的愛,愛就要和平,惟有家人般的愛,才會讓我們遠離不安、冷漠、衝突與殺戮。這樣的理念推動,會讓臺灣的人們有著全球公民的理解與素養,進而發展具體的行動與關懷。」

萬人禪修 在地化的實踐

世界宗教博物館開館至今年,除了國際和平交流、宗教文化會議、回佛對談等國際面向的參與,在臺灣更以「愛與和平地球家」的人文關懷,創辦宗教文學獎、萬人禪修、心靈白皮書等活動,多元且綿密地持續實踐原點理念。

這份原點理念,和 2500 年前佛陀弘傳佛法的精神同出一轍,2008 年開山廿五周年時,靈鷲山以過去舉辦「萬人禪修」的經驗與基礎,持續活動的三項要素:跨宗教祈福(發心)、斷食之愛(利他)、平安禪修(自修),場地選擇臺灣的首善之都臺北,並在臺北都會的綠色心臟──大安森林公園,邀約社會大眾,像是回到大自然的家園,在黃昏夜幕將垂之際,一同體會寧靜的力量,體會萬人無聲的祝福。同時,讓我們為日趨冷漠的社會展現無私的熱情,溫暖每個不安的靈魂,找回有情的人間失去平衡的心靈, 展現你我生命中難逢的關懷與行動。

那些年,為什麼選在 4 月進行萬人禪修活動?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全球公認的「世界地球日」,這一天,世界各國的社團組織均以「和地球和諧共存」的環保呼籲為主要訴求。

這個活動最早發源於 1970 年左右,美國大學校園以天文學家所發現:每年的春分時節那一天,世界南北兩極的晝夜時間均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和北極兩端,象徵了大自然的和諧與平等,也代表了人類應拋開彼此的爭議, 包容彼此的差異,真心和諧,共存共榮。

「世界地球日」很快獲得聯合國公認,全球響應這個活動的國家,從美洲到歐洲,到亞洲再到非洲,1990 年時,已有 140 多個國家逾兩百億人參與了地球日活動。

為了呼應世界地球日的普世主張,靈鷲山也選擇在 4 月舉辦「全民寧靜運動──萬人禪修活動」,以靜默和平的身心靈環保行動呈現心靈世界,讓寧靜的禪修柔軟我們固執僵硬的心靈, 使我們成為一個愛的載體,帶給世界和平。

萬人禪修是「全民寧靜運動」在地化的實踐,有三大指標性活動:

  1. 喜歡生命:4 月 3 日起,在網路世界發起「寧靜心空,為世界祈福」留言行動。4 月25 日, 於大安森林公園,舉行「愛與和平 寧靜心空」演唱會;隔日舉行「萬人禪修」寧靜行動。
  1. 關懷弱勢:將各界參與者減食一餐的零錢捐贈為斷食之愛基金,並委由地方政府,全數回饋低收入戶及弱勢團體。
  2. 友善地球:響應「愛地球」九大生活主張。

生命是兩極的變化 從 DNA 連接善緣

心道法師常常說,我們的內在是物質世界跟靈性世界兩面,在靈性的世界就是要有出離心,出離心就是離開一切貪著跟迷執,完全放下每一個念頭的貪執。當我們還在物質世界裡面, 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執著,就不得不跟物質的世界連結。

心道法師開示,這個物質世界又是善、惡的區隔。善呢,能夠讓我們跟所有的人和好, 彼此互利、彼此給予、彼此幫助,所以善業是我們的伴侶。這個伴侶能讓我們在物質世界的名聞利養都會非常順暢,因為我們跟所有的善緣都連接起來了,是從 DNA 的一個念頭,連接一起共好、共善、互依共存。另一個就是惡念, 產生惡的業常常就是對立性,叫做負能量,彼此之間製造了對立、製造了破壞、製造了傷害, 所以是一種爭鬥、不和諧的基因。

看全世界的政治,我們都看到他們的爭鬥、破壞、傷害,如果將政治變成是善的連結,那麼這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的美好。而我們自我的慣性也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我們會連結很多的善緣;心情不好、想法偏激時,我們就會連結到傷害、跟破壞、報復的心情。怎麼報復? 用各種的方法去報復跟消滅對方,這樣 DNA 的記憶體就會變成了傷害。

所以,生命是兩極的變化,負能量跟正能量,也就是善跟惡的變化,這兩個善跟惡、好跟壞的變化,我們是很難去掌控的,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而是有這麼多人好好壞壞的想法都會跟你連結,連接不好的時候, 就是創造破壞性,不管是環境、生態也好,都是破壞的;連接好的緣,它就是創造了好的環境、生態,人跟人之間,彼此也是好的利益關係。

所以,如果不是找到真理的途徑來解決生命的兩極化,只會在這世界裡面受苦。我們的生命又不是你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在這裡面又是非常的無常,所謂「無常」就是不長久的,不管是美的也好、醜的也好,都是短暫的。在這短暫的時間,我們常常又會迷失掉自己,在整個現象的變化,有時我們會喜歡,有時我們不喜歡,有時又希望改變它,會想很多方法、動很多腦筋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時我們又不具足這樣的能力, 所以只有接受這樣的苦。

回到靈性能夠幫助生態與環境

看過魚群嗎?魚群的聚散無常,無常有它的力量,有時這個魚群有力量,那個魚群也有另一個力量,這之間就會有爭鬥了。因為我們也是魚群,也會被捲進互相爭鬥的變化。這個世界是一個互聯網,我們彼此創造了這樣的環境、生活,創造了彼此互動的關係,在不同的網絡之下,提供不同的資訊,造成我們各種不同的想法,形成我們生命的作法,這些作法、想法又會牽連、環扣到很多不同的網絡,給你不同的想法。

在這個世間就會隨著你的網絡記憶體,產生很多的糾葛跟不平,公平與不公平都是從我們過去的記憶體所產生的過失,這個叫做輪迴。我們死亡的時候會到哪裡去?有的可能會到上帝那邊去,有的可能會到極樂世界去,不同的結果會到不同的環境,接受不同環境生活的考驗。所以我們的修行就是如何讓生命單純化,不那麼複雜。

靈性本來都是非常單純的,可是這些網絡資訊可不是那麼單純,那就不單純了。所以我們連結到什麼樣的網絡資訊,就會受到那方向的影響。所以生命到底會變成什麼樣的狀況呢? 不斷在網絡上學習、連結、環扣,不管對錯,都在連結,都在製造未來的生命藍圖。因此,人與人之間,彼此有多少的記憶是好的呢?壞的呢? 可能非常的籠統跟複雜。如果你不想在物質世界上的資訊網絡,那你就必須找到靈性的家。回到靈性的家就很單純,不是現象、物質,我們就能夠不被所有網絡的一切滾動,這個滾動叫做識浪海潮,它會一波一波的。

心道法師說,為什麼回到靈性能夠幫助生態與環境?

你看現在這世界、環境,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對地球做出好的幫助,不知不覺已經破壞到它的整個循環跟生態,它也就非常的不健康, 也不再生長我們需要的東西。因為我們彼此給彼此的網絡資訊,造成了整個環境、生態的問題, 現在我們如何覺醒,從靈性裡覺醒到愛、慈悲, 我們可能就會彼此有連結點,為了這個環境、生態,就可以慢慢從愛裡面共同合作、連結,把不好的環境、生態轉換。

人的心創造一切,彼此互相連結,負能量是破壞性的;正能量會成就這個世界的美好。既然正負能量都是人類所創造的,那我們現在應該找回靈性的本質,叫做慈悲,不管是上帝、阿拉、佛,祂們的本質都是愛。因為我們現在慢慢遠離了靈性,所以要找尋靈性來產生生命共同體的本質,我們才會產生大愛。

今天我們坐禪,就是回到靈性的本體,叫做真理。所謂的真理就是共同的,我們都有靈性,我們都有共同靈性上的本質,就是愛和慈悲。為什麼我希望大家都坐禪?大家都能夠從坐禪裡面把自己那份愛心找回來。只要有愛心,這個世界是多美好;只要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是多惡劣。讓我們單純化,找到靈性的本質,單純化的時候,就回到靈性。

坐禪,真正變成生命的主宰

要回到靈性,是怎麼回呢?沒有靈性,就沒有這個世界了。沒有靈性就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沒有人知曉這個世界、不知道這個世界; 因為我們有靈性知道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清楚這個世界。靈性是一個「知」,沒有「知」, 什麼都沒有生命力,有了「知」,生命力就存在了。這個生命力如果沒有從「本來面目」去落實的話,那就很難把靈性的覺,導入正確的認知; 有了正確的認知,才會做對很多的事情,彼此才沒有傷害;對一切的事物,我們都沒有傷害,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我,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我,什麼叫我?就是靈性的空間是那樣的廣大無邊。

所以把我們的覺知理清楚,從物質世界回到靈性的世界。物質世界就是貪、瞋、癡、慢、疑,各種的鬥爭、各種的貪著;靈性就是離開這些物質現象,如果有這些就不是靈性,靈性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沒有一個現象是靈性。所以坐禪的時候,就放下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執著,我們才會覺得靈性是美好的,因為它沒有什麼牽掛、也沒有什麼執著、也沒有什麼貪瞋癡的問題。

靈性是一個空間,不是一個物質的組合, 因此坐禪可以享受靈性的空間跟範圍,不坐禪我們只能在物質世界互相糾纏,就像炒菜一樣翻來翻去,是彼此交煎跟互相翻炒,翻到最後是沒有止息的。

心道法師說,物質世界就是有很多的問題, 我們不是要遠離這個物質世界,從靈性抽離出來再回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看這物質世界就不是這樣看,就像耶穌、像佛陀一樣非常有愛心, 把這世界當作祂的生命。你對你的生命一定是很愛的,是不是?坐禪就把靈性導航回來了,然後真正變成生命的主角,而不是被這物質世界導航。我們會變成主宰,會變成一個物質世界善的導航系統、覺的導航系統。

「我想今天講這些,如果我們不瞭解,我們對靈性不會珍惜,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開發靈性這塊市場。靈性這塊市場,是真理的市場、不變的市場,是一個非常普遍存在的真理。因為回到靈性,我們會變成整體,如果我們沒有回到靈性,就是個別的、不同的、差別的。不是說坐禪坐到沒有了,空空,我們就是變成空的, 而是我們的靈性是那個生態,叫做沒有東西的生態、沒有現象的生態、沒有任何牽扯的生態, 靈性的世界就是寬廣而沒有切割、沒有你我、沒有那個差別的存在。」

「所以,必須回到每一個人的根本,叫做靈性。靈性是什麼?就是覺,覺知。這個覺知跟什麼東西在一起的時候,它會變成很清爽?跟什麼在一起的時候,它就不清爽?跟物質世界混在一起的時候,它就不清爽了;跟空的覺知連在一起的時候,它就能夠非常的有力量,這力量就是自在的力量、安穩。」

來源:有緣人月刊290期

Visit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