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盈霖
自1988年與靈鷲山結緣以來,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靈鷲山護法會副總會長何語,一手扛起教團架構組織化重任,協助建立護法會規章制度。僅管組織架構至今早已成熟,也落實於教團中,然在心道法師慈悲願力、弘法信念不斷傳承、發揚,與時代變遷造就的大環境底下, 靈鷲山秉持「組織架構需結合當前社會、科技與時俱進」理念與原則,近年來,何語持續協助修改部分組織結構,務求讓五院九會的運作更為完善。
2018 年開始,在心道法師要求下,何語著手協助建立「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與「全球禪修推廣總會」兩大組織,期盼藉由專業組織運作,整合、推動國內外觀音文化與禪修交流, 並順應時代發展數位弘法,好迎接科技時代。
兩大組織成立後,目前教團共擁有 7 個信眾組織,另外 5 個分別為「護法會」、「國際青年團」、「全球普仁獎推行委員會」、「全球榮譽董事總會」與「心寧靜教師團」。
結合國內外組織 推動觀音文化
2018 年何語應心道法師要求,著手設計全球百八觀音總會組織架構。他說,目標是結合國際觀音協會、專家學者等研究觀音文化,舉辦觀音文化論壇,同時也希望集結國內各觀音宮廟, 成立聯盟來推動觀音文化。
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於 2019 年正式成立。他說,該組織隸屬於教團一級組織「華嚴發展委員會」,由開山寮法堂院辦公室擔任行政督導指揮,法燦法師擔任指導法師。目前理事會有14 位理事,4 位顧問,每 3 個月召開理事會,由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擔任會長。
百八觀音源於尼泊爾加德滿都「百八觀音寺」,是當地重要信仰之一。安座於靈鷲山聖山寺金佛殿的百八觀音彩銅雕聖像,是已故工藝家林建成的代表鉅作,其將觀音的 108 種精妙化現完美呈現。為紀念林建成對宗教文化的貢獻與發揚觀音文化,靈鷲山於 2018 年舉辦百八觀音特展暨首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邀請日本、尼泊爾、新加坡、香港等地觀音協會與會。
延續這份慈悲法源,2019 年舉辦第二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探討觀音信仰的多元融合,以及如何結合科技與信仰,跳脫傳統宗教框架。原本規劃去年 9 月在東京舉辦第三屆百八觀音國際論壇,但因疫情,延後至今年。隔一年計畫至尼泊爾舉行,接著回到臺灣或香港、新加坡舉辦第六屆。
何語說,心道法師當時認為,若沒有專責單位來籌辦、推廣,無法正式推動觀音文化,因此希望他能協助成立組織,這是心道法師的前瞻與宏觀思維。
至於結合全臺觀音宮廟,推動國內觀音文化,「這部分已開始進行」何語說,先前靈鷲山水陸法會時,便邀請臺北、新北與桃園地區的觀音廟代表參加,原本去年水陸法會也計畫邀請觀音宮廟一起參加,然因疫情關係,不得不暫停。未來也考慮以類似關公、媽祖遶境的方式,從靈鷲山觀音道場聖地出發,將心道法師的慈悲願力與救濟眾生的觀音精神普及全臺。
凝聚禪友 落實禪修全球化
由於心道法師經常至韓國、日本、亞太地區與德國,與當地禪修、基督教靈修專家學者進行交流;部分大學與靈修、修行相關社團,也都曾邀請師父指導禪修,「在這個理念下,教團決定成立全球禪修推廣總會」何語說,「希望落實推廣禪修全球化,推動教團慈悲與禪的宗風,與實現師父世界和平、地球一家的理念。」
全球禪修推廣總會 2019 年 6 月正式成立, 同樣隸屬於華嚴發展委員會,由開山寮法堂院辦公室進行監督指導。目前有 11 位理事,底下包括「禪友聯誼會」、「禪修諮詢委員會」, 以及行政組、禪法工組、禪修推廣組、財物組、國際交流組與秘書單位等。
何語表示,全球禪修推廣總會的成立,蘊含許多正面意義,其一是有正式的組織運作, 法師的工作任務與目標也較明確。除了推動國際禪修交流,協助海內外信眾舉行禪修活動外, 一方面也希望透過總會,將參加靈鷲山禪修班但並未加入教團組織的學員們凝聚在一起。
靈鷲山護法會於各地區分會舉辦一日禪修班,教團也舉辦 3 日、5 日、7 日或 21 日禪修, 然許多人往往禪修結束後便與靈鷲山斷了聯繫,「這很可惜。」他希望讓這些不屬於護法會或榮董系統的禪友們組成禪友聯誼會(簡稱禪友會),因此著手設計組織辦法,將禪友會納入全球禪修推廣總會下,每 200 人成立一個禪友會。
禪友會的目標是聯誼、關懷與教育,並參與靈修佛學的教團任務,如擔任禪修時的義工等。第一個禪友會於去年元旦正式成立,由寶本法師擔任指導法師,「當天有 80 多人正式入會。」
透過禪友會組織參加禪修的信眾大德,能加強彼此聯誼,互相關懷。此外,吸引熱心的信眾、幹部參與,協助發揮組織力量,增加舉辦禪修活動的創意。「禪修還可以更加活潑化」何語說,例如平安禪的成立,讓禪修融入生活中,「不需要過於嚴肅」。他並表示,加入禪友會後, 還能參加教團舉辦的活動,包括海外禪修交流等,提高視野。
不僅如此,為凝聚禪友會,除了設計專屬的標誌,也正輔導他們設計會旗,未來還會有禪修相關的服裝設計規劃,「這些都建立起來後, 不同信眾組織有他們自己的團隊精神。」
與護法會不同的是,加入禪友會的成員通常是僅參加幾日禪修班者,許多年輕一代過去並未接觸過靈鷲山,「有時他們的觀念,與教團不見得一樣」何語說,禪友會成立至今,僅管初見成效,但組織的目標有時與法師的理念有所差距,這需要彼此磨合,也需花更多時間進行輔導。因此,何語在組織架構中增加兩名理事, 負責輔導禪友會。這些理事多為在社會上有經驗者,如退休局長、企業老闆等,他們人生經驗豐富,跟隨心道法師的時間也長,了解教團發展方向,透過他們輔導禪友會運作,使其慢慢進入狀況。
另一個與禪友會平行的組織為禪修諮詢委員會,由廣純法師擔任召集人,目前有 11 名委員,成員為佛教代表法師、社會賢達人士、教團代表等。委員的職責主要是提供參考意見,包括對禪修發展情況的建議,如何與社會結合等。不介入組織運作執行,有些類似顧問會議的編制。
運用數位科技推動全球弘法
時代變遷,弘法也與時俱進。疫情的危機, 加速包括靈鷲山在內的各宗教團體,尋求運用數位、新科技弘揚佛法的可行性與急迫性。
「近年來靈鷲山宗務委員會也增加弘法科技、全球數位化推動等工作內容。」何語說,傳統弘法方式,可能無法配合科技化發展。所謂科技化發展,包括網路、虛擬實境(AI)、資訊與數位化,其中又包括數位化設備、自動化, 設計人才及語言人才的培養,如何運用多國語言進行國際弘法,務求在不同的傳播渠道上,開拓不同的弘法內容。
何語表示,目前在數位化方面,靈鷲山已進行的包括線上法會直播、線上平安禪等。特別是因應疫情,去年精進禪 21 改為居家線上禪修,透過平安禪網路平台打造的「線上禪堂」, 也替信眾們提供了一座無時空隔閡的禪堂,除每日早、晚禪坐,每週也有兩日共修。
任何曾參加過基礎課程或一日禪者,都可報名上線,學員在家只需打開手機,跟著師父學習,「很快可進入禪修過程」;網路的禪修環境, 也能幫助學員很快進入禪修情境。他有時因工作繁忙無法趕上共修時間,但有時下午會利用一小段時間禪坐,「體力恢復很快,也能消除疲勞。」
對於佛法數位化的未來,何語認為,「首先需趕上 5G 設備,才能將數位弘法推展至國際。」他認為這也是教團未來需思考,如何推動國際化的一大方向。
來源:有緣人月刊289期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