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很少有放風箏的經驗,一直以為,放風箏就是要迎著風跑,跑一段距離後,線拉長,才把風箏放開,風箏才會順利飛起來。

放風箏,最好也是各放各的,選個沒有其他風箏的角落,獨享這片天空,因為,碰到別人的風箏,線團糾纏在一起,那就麻煩了。我也一直以為,風箏形狀愈奇怪,愈複雜的,最好像隻多腳的蜈蚣,也會飛得愈高。

看過電影《追風箏的孩子》後,我才知道,其實,造型愈簡單的風箏,昇上天空後才飛得愈快,跟別的風箏纏鬥時,也愈能發揮戰鬥力。

真的是名符其實的「纏鬥」。當所有風箏都在盤旋、繞圓圈,愈放愈高的線發出啾啾聲響,你的風箏就會是風裡的獵人,在一番糾纏和較量後,割斷別的風箏或被割斷。追趕掉落下來的風箏,就是你的戰利品。

線拉在兩個好朋友手裡。阿米爾拉線,哈山追風箏,超越阿富汗的階級,建立兄弟般的情誼。縱使二十多年後,經歷戰亂、誤會和生離死別,阿米爾向哈山的兒子索拉博說的,還是與好朋友兒時一起經歷的,「一個古老的技巧。」

「你爸爸曾是喀布爾最會追風箏的孩子,」阿布爾說,「他追風箏的時候,甚至也不用看著天空。有人說他在追風箏的影子,但他並不是追影子,他就是知道。」索拉博一臉神往,父子間斷掉的風箏,也悠悠的返回來了。

這樣說,放風箏的技巧純粹是天生就會的了,電影情節看來是這樣。原著小說裡,阿米爾和哈山則一直在鍛練、練習。阿米爾原是想破爸爸當年的記錄,讓爸爸刮目相看,然而,哈山割風箏、追風箏卻顯然技高一籌,他於是甘於擔任拉線的角色,讓哈山去鬥風箏、追風箏。於是,兩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再一起合作,終於破了爸爸的記錄。

瞭解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其實是和學習合作一樣重要的事,放風箏,就是要一個人拉線,另一個人負責纏鬥,總不能兩個人都爭著要同樣的角色吧。電影裡,爸爸(主人)送給哈山「更好」的生日禮物就是帶他去風箏店,「你自己挑一個喜愛的風箏吧。」

Views: 4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