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邁向解脫道的「阿含三經」

撰文.曹郁美 插畫.黃靄琳

《阿含經》為佛教的原始聖典,其內容多為當時佛陀與弟子、王公、庶民及異教人士的言談紀錄。時間上最接近佛陀時代,為佛教教義、歷史、文化的源頭。

何謂「阿含」?它是梵文 āgama 的音譯, 意為「不斷傳來的法」,所謂「法」是指得解脫、至涅槃的聖道。它是一部大套書,俗稱《四阿含》或《五尼柯耶》,包含了許多小經。

本文便以此為題,談談三部「阿含」小經典,說它「小」是指篇幅,內容上蘊藏世尊對涅槃之道的體悟與智慧,絕對稱得上「大」。此三部經是:《初轉法輪經》、《無我相經》以及《三十七道品》。

《初轉法輪經》揭櫫人生:苦集滅道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隨後至鹿野苑度化五比丘,說四聖諦:苦集滅道,史稱「初轉法輪」。為何四聖諦是人生真理?尤其是以「苦」為開端,通常成為討論焦點:人生是苦,難道都沒有「樂」?是否流於消極?

人人厭苦欣樂,是必然。談到「苦」我們多半由三苦、八苦導入,現在我們要聚焦在「行苦」。

「行」字有多重涵義,第一是十二因緣之「行」,有「造作」義。有造作就有欲望、渴愛, 隨之而來的是煩惱與痛苦。第二種涵義是「遷流變化」,與「時間」有關。由於時間的往前奔流,「樂」並不持久,在消逝之後不免對「樂」處於追憶、攀緣、執著、留戀的情境,反而更苦。故而《阿含經》由此開展出「無常」的命題:「無常故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

無常、苦、空、非我,成為原始佛教反覆出現、重要的教說,在《初轉法輪經》已露出端倪。

《無我相經》說「五蘊皆空」

在《阿含經》中,無我、非我意義等同。「無我」並不是「沒有我」,而是指「它不屬於我」、「我無法掌控它」。

以身體為例,舉凡冷熱感冒、四肢或器官疼痛,都讓人極度不舒服。誰能叫疼痛立刻停止、進入舒適狀態?更別說其他精神上的喜怒哀樂了。故知「此身是我」、「身在我內」等觀念, 在佛教受到駁斥。

本經在南傳經典名為《無我相經》,在北傳經典則名《五蘊皆空經》,文字內容相似。換句話說,「無我」與「五蘊皆空」同義。

五蘊是指色受想行識, 也就是說色是「身」,受想行識是「心」,那麼「五蘊皆空」意指身心皆空、皆無我。然而說來簡單,實踐起 來卻大大不易。

空、無相、無我都指涉了萬法皆無自性, 皆是緣起。「有因有緣世間集,無因無緣世間滅」,一切皆是因緣和合、生生滅滅,又何必執著於它必如此、必不如此呢?故近日有人說「我不是我」,是符合佛教、有深意的。

《三十七道品》

由於人生處處有「苦」的逼迫,非展開「道」的追求與修練不可,否則難以出離,《卅七道品》便是修行的指標。其卅七個條目分別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因篇幅的關係,本文聚焦於「四念處」與「八聖道分」。

首先要解釋幾個名詞,何謂處、支、分? 都與它的原文(梵文、巴利文)有關。

四念處又名「四念住」,「住」有安住、心不紊亂意。十二因緣又名「緣起十二支」,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八正道又名「八聖道分」。這「支」、「分」有分支、部份意,即「類別」;「七覺支」意謂七個通向覺知之道的種類、方法。

四念處,專注身、受、心、法的修習在漢傳佛教裏,禪修之入門多採以下幾種方法,第一是「數息觀」,即專注於呼吸吐納、漸入定境。第二是「念佛觀」,屬於淨土法門; 即專注於佛號、觀想佛之相好光明,到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境地。第三是禪宗的參話頭、 參公案等,目的是「識得本心」。

「四念處」較流傳於南傳佛教國家,屬於接近佛陀時代的禪觀方式。隨著交通、資訊的便捷,臺灣的佛子向上座部佛教學習「四念處」, 有愈來愈多人受惠。

「四念處」又名「內觀」,是指四種專注於內在、得致解脫的法門。分別是一、身念處: 觀身不淨。二、受念處:觀受是苦。三、心念處: 觀心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無我。

把身(身體)、受(感受)、心(心識)、法(現象法理)四個面向照顧好,覺察、覺知「苦」之本質,體驗生滅無常,進而達到無我、無我所的空境,此時能斷除貪瞋癡,修得戒、 定、慧,身心皆自在,自然得解脫。

故知由「觀身不淨」入手到達「觀法無我」, 層層推進,是明確的修學進路。

八正道,依止正知正見,摒斥邪知邪見

八正道是指:正見解、正思惟、正語言、正行為、正生活、正精進、正意念、正禪定。「八 正道」通常作為戒、定、慧「三學」的展開,和《卅七道品》的總結,居於關鍵地位。

「正」在原語中不只是正確、端正,也有圓滿、全面之意。正確、圓滿、全面地做到此八要目,是為「八正道」。

《阿含經》裡世尊曾提到「四預流支」, 是指進入預流果(初果)的四種方法,分別是: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這裡的「法隨法行」是說依法、向法而實踐。然而什麼是「法」?它的定義太廣泛,此處指的便是八正道。換句話說八正道是「法」的總綱領, 依之前行,具備正念正知,摒斥邪知邪見,是修 行者的終極目標。

《阿含經》是一部講求修行次第與步驟, 兼含豐富義理的經典,其中的三部小經:《初轉法輪經》、《無我相經》、《三十七道品》, 彷彿起高樓之前的建築基底,讓你平實又穩固。我們都是平凡眾生,閒暇之時不妨多讀誦、思惟本三經,並且依教奉行。

來源:有緣人月刊288期

Visits: 58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