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心道法師,靜默的父親

撰文.呂松庭

在許多靈鷲山信眾的心目裡,心道法師就像父親一樣,既嚴肅又親切,他師時時會關心著我們,當我們修行不如意時,這個父親也會嚴正的指導,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

心道法師曾經談起他的故鄉、父親和修行的緣起:「雲南是我的故鄉,而緬甸是我出生的地方,從小到現在我的記憶當中,家鄉它在我的腦海中一直是片段、片段模糊的影像,直到來到這,才知道原來我吃東西的習慣、說話、與人互動,還有學佛發願、弘化事業的發展,與這裡的淵源一直是源源不斷的….

像我這代人回憶起與父親相處的片段,常常是這樣:「在長久的靜默與靜默之間,偶而會插一句話打斷,或者一個眼神。然後,迅速地恢復靜默。」

我自己一直纏繞著這樣的記憶。老家三樓有座佛堂,我讀大學時放暑假回家,有一天父親在佛堂整理,我坐在一旁,他沒有說話,燃起香拜過後,又遞給我。我隨即知道父親的意思,但我們之間也沒有說話,只有佛堂的靜默,如神明的諦視片段。

後來,我一直認為,即使是父親和兒子,或許,男人和男人間的溝通交流,也可以用靜默的方式展開、進行。

許多兒子長大,成名了,變為傑出人士,寫自傳回憶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小時候「靜默的爸爸」總會提上一筆。過去心理學研究情緒,總以為情緒一定要有所表達,要有喜怒哀樂才算。最近幾年,心理學家卻認為,「靜默」也應該看做是一種情緒,也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生活。記憶裡一個不說話、很少說話的父親,則穩坐靜默的核心位置。

父親的靜默,會不會是男人比較不擅長表達情感的關係?即使對兒子、對家人也是如此。他在外工作,默默為家計奉獻付出,他不讓自己的辛苦和在外頭的種種挫折讓兒女感受到,就是一個父親表達感情的方式。曾經導過《天堂的孩子》的伊朗導演馬基麥吉迪拍的《小麻雀的假期》,也有位接近靜默的父親卡林,他工作的鴕鳥場跑走一隻鴕鳥,老闆將他解雇,他只好到陌生的城市擔任摩托車運送司機。卡林將所有的辛苦都扛在肩上,化為憂愁的眼神,但他仍想為女兒買新助聽器,為兒子夢想擁有一座金魚池想盡辦法。靜默,就是他真摯的情感。

兒子難道沒有感受到這種默默中的情感嗎?電影裡,他的錢不夠買兩瓶飲料,只好買一瓶給卡林喝,然後只說他不喜歡這個口味,沒有再多說,兒子對父親,也是用靜默的方式在表達情感。

我想起戴立忍拍的《不能沒有你》,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只在高雄港邊打零工,當潛水伕的爸爸,帶著女兒進進出出,吃飯,捕螃蟹,爸爸潛水時女兒在岸邊一直看,隔著海水當然也不能說話,我覺得父女的大多數時刻也必然歸於靜默,卻也因為這樣,深刻地傳達出親情。「靜默」能夠用來表達情感的理由絕對是:「講話,有那麼必要嗎?」

《不能沒有你》裡,女兒被強制從父親身邊帶走,父女最終能團聚,靠的也是「靜默」。女兒換過幾個寄養家庭,身旁也有社工人員,但她從此不再說話,靜默,這個女兒選擇的是最深沉的想念。

靜默的父親,當然會有許多種解讀,而常常是在事過境遷後,由兒女來做解讀。社會心理學家肯尼‧葛根就在回憶父親的靜默後說,他小時父親的沉默就代表「失望和受傷」,當你做錯事,父親就可能這樣的方式來回應你。雖然我仍寧願這樣解讀所有父親的靜默,父子坐在搖椅的漫長下午,默默遞過的香,一杯冷掉的茶,只要回頭就看見沉默身影的心情。

Visits: 2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