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心道法師:能夠懺悔的人,一生沒有障礙

撰文.呂松庭

這是一則選擇題,你是否曾在回顧自己這一生時做了定位,你覺得自己 一人生失敗,想得到的沒得到。二 總是在缺憾和成就間起起伏伏。三 到目前為止,你滿足自己的人生。

中年過後,回顧的時間變長,經驗也變多了,有人已經退休,躊躇著自己下半輩子,有人懷念自己三、四十歲的外表魅力、體力和創造力,兩相對照,覺得中年真的百事哀。

女作家瓊安德森在一本書裡,提到她五十一歲在鱈角海灘遇見了心理學大師艾瑞克‧艾瑞克艾瑞克森的老婆瓊‧艾瑞克艾瑞克森,那年老婦人已經九十一歲,已是生命的閉幕前夕,一名老婦人和中年人的巧遇,就像是生命意義的傳承和重新詢訪。

瓊安德森寫道:「對我來說,這沙灘是介於海陸之間的一塊聖境,也是經歷種種蛻變的緩衝地帶,我可以在此哀悼某些結局,揭開新的序幕。沿著海灘漫遊,常為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禮物。」

眺望海平面時,往往瞥見無窮的可能性。我們需要藉由閱讀和別人的生命經驗,一再地說服自己相信,即使在人生的下半場,我們仍可尋獲種種可能性。你覺得這一生是缺憾多過完美,你想起的回憶總是遺憾多過了美麗的片刻,就把中年的這段歲月當作一個海灘,足跡雖被海水沖刷淹滅,但下一個夏日的海灘上,經歷蛻變的瞬間。

何其幸運的,瓊安德森遇見了另一名老瓊,「艾瑞克森是這座海灘送我的最大一份厚禮。某個濃霧瀰漫的二月天,我在海邊意外邂逅了這位老太太。當我自認失去一切之際,是她鼓勵我重新發掘自我。」「她曾在一首詩裡寫下這句話:『從我內心深處發掘最好的我。』」

我們已無法改寫歷史,過去錯過的和缺憾都將繼續存在,但老瓊為我們示範了另一種面對的態度:「我小時候犯過成千上萬的錯,那些過錯都成了我學習的沃土。現在我偶爾還會翻動一下土壤,因為我很可能只是一堆野草罷了。」

慢慢的,過去的缺憾也會因為翻動而變為沃土,艾瑞克森這位心理學大師終生奉行的「艾氏真理」即是──要摒除雜念、善用身體,展現更多活力而非消極面對人生,並依賴自己的感官去體會各種強烈的感受,而不要活得「太嚴肅」。

她還透露:「我實在想不起來我是怎麼度過中年的,也從未經歷過許多中年婦女所要面對的沈悶生活,因為我有一份挑撥體內每股創造動力的工作,那份工作內涵豐富,使我的生活充滿刺激。

「重點是一定要做些什麼,就算疊一座鵝卵石堆這麼簡單的事也好。行動總會帶來結果,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進入下個人生階段了。」

人活過了中年,回過頭閱讀這些字句,對這一生那些美好的缺憾所能發揮的力量,也更加了然於心吧。

心道法師說,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因為執著而產生了障礙,所以我們如果沒有去懺悔的時候,執著不容易去除掉,就會釀成一種彼此之間的對立。所以如何讓障礙消除的方法就是用懺悔:「是我不對,一切發生的事情都是我自己不好,是因為我,才發生那麼多問題。」經過懺悔,自己的執著就慢慢不見了,所以心裡就無障礙。

能夠懺悔的人,他的內心就慢慢地的沒有障礙,所以懺悔是一個非常高的修行。懺悔到最後是很直心的,心裡就沒有任何的彎曲,就是愈來愈真。人家說「自性天真佛」,修道的人就是會反璞歸真。

隨喜功德就是幫助別人建立一個善心,隨時隨地勸人能夠學佛,出口、閉口我們都能夠為了眾生的利益,而做這個隨喜讚嘆。

我們平常多是說某一個人做了什麼好事情,我們就會起嫉妒心。其實他做就是我們做,他能夠這樣做,生起善心,也因為行善而能夠不痛苦。因為只要做惡就會痛苦,只要做不好的事情就會障礙,所以他能夠做好事情,他就沒有障礙。所以他因為行善而快樂的時候,我們要非常喜悅,跟他一樣的喜悅。而不是說,嫉妒他、打擊他,這樣就不是佛的想法。佛的想法是看到人人都能夠做好的時候就隨喜,就是能夠不嫉妒,而是讚嘆。隨喜就是歡喜心接受,歡喜看到一切善的循環。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