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范欽慧 邀請你聆聽「安靜」

撰文.鄭有妡

資訊爆炸的年代裡,有太多事情要我們吸收、思考、判斷,而「聆聽」恰恰是最緩慢、寧靜  的一件事,范欽慧說,這其實是一種修行啊!

去年,和范欽慧老師約在師大分部一進門的超商前見面,10 月份的午後,氣溫開始低了,吹來的風轉涼,那天范欽慧老師剛結束行程上的電台錄音工作,採訪之後還要緊接著去上課,多麼幸運能在繁忙的行程中穿插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這次訪談。進行採訪的位置,已經是在大都市裡面,聽上去「自然」得多的地方了, 校園裡的樹木多,還能聽見蟲鳴鳥叫,離大馬路一段距離,沒有那麼吵雜。對吧!在我們的認知裡面已經是這樣了。

范欽慧老師首先告訴我,野地錄音不放慢也不是晃蕩,這之間是和大自然去對話,而這一切只要發心就可以促成。野地錄音經常要離開生活習慣的地方,走入山野、接近山泉,這過程也像 是不斷在檢視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從大學時期因為廣播作業開始接觸聲音,為什麼會一直到現在還在做這件事情呢?也許因緣使然,也許緣份聚合。其實一切都從自己的一個喜歡出發,這個初衷,引領她走進荒野、聽見那 些細微的聲音,也帶領她付出並連結,一切都是聲音的力量的召喚。初衷很單純,走到現在也還是很單純。

「聆聽」是需要重新學習的

誠如前述,我們進行採訪的位置是在校園裡,已經比起很多地方要自然得多,有蟲鳴鳥叫, 也沒那麼吵雜,但范欽慧老師告訴我,這個世界其實一點都不安靜。我們閉上嘴巴幾秒鐘,試著去聽,其實這是個喧嘩的世界,所以「安靜」必須要有邀請的。這個邀請就從她開始吧!在這個喧嘩的世界,閉上嘴巴,不急著事事表態,也不 用爭辯,而是安靜地從心裡聆聽,聽聽自己有什麼、自己還能付出什麼?我這才想起大學時候學的「聆聽」。聆聽是有分層次的,大多時候的我們都只是聽見而已,聽見聲音而沒有聽進去,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更是難以進入聆聽,因為那是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全然地接受而不帶批判。

接著,范欽慧老師說:「我做的『聆聽』看似是每個人的具備的能力,可是在這世代裡面反而是要重新學習的。」因為這是個快速又忙碌的世界,資訊爆炸的年代裡,有太多事情要我們吸收、思考、判斷,而「聆聽」恰恰是最緩慢、寧靜的一件事,怪不得范欽慧老師說,這其實是一種修行啊!尤其范欽慧老師的生活豐富,是野地錄音師、是廣播節目主持人、是聲景協會的理事長,身上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忙,就像是進行訪談的當天,范欽慧老師其實一早就開始錄製廣播節目,剛抵達訪談地點時,她抓準了說話前的空檔, 往嘴裡塞了幾口沙拉,接著讓我一個一個問題提出,在訪談告一個段落之後,范欽慧老師整理了頭髮,點上口紅增加氣色,馬上讓我進行拍攝, 幾分鐘後立即趕往教室上課。這樣緊湊的行程, 范欽慧老師自己都說:「我明明就不安靜,但是我得去做聆聽和安靜相關的事情。這會吃很多苦頭,這就是要做這件事情需要承擔的責任。回到最簡單的信念,我覺得這是有意義、有價值,而 且是必要的。」

從戈登.漢普頓到「寂靜山徑」

是什麼事情這麼有意義?范欽慧老師說起了和戈登.漢普頓從未曾謀面,一直到了後來認識成為好友的故事。

一開始范欽慧老師也就是一個讀者,讀到來自美國的聲音生態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戈登. 漢普頓(Gordon Hampton) 的著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處真實存在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 的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將石頭放在這個地方,以此來捍衛這一處的本質,為維護這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表示我們必須要維持幾千平方英里的環境,才能使此處的萬物以他們最舒服的姿態存在。

2011 年讀了《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她開始理解:一直以來自己做的錄音工作,都只要呈現最乾淨、最無雜音的聲音給聽者,所以就如多數的錄音工作者一樣,會特別挑選早晨、晚間等等最沒有人為干擾的時段錄音,以獲得最舒服的聲音。可是這麼做卻忽略了那些所謂的「雜音」、「不好聽的聲音」都是真實存在的呀!而且在這 個環境裡的生命都深受當下的影響,作為環境教育者的她,不該是讓人躲進桃花源,以為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是純淨的,而是應該讓人們去正視所有聲音的存在,因為真實地聆聽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開始也將那些不讓人那麼舒服的聲音錄進去了,這些聲音後來甚至成為傳藝金曲獎中最佳創作曲《傾聽臺灣的土地》中重要的元素。

2012 年,因為要在廣播節目上介紹《一平方英寸的寂靜》這本書,她寫了一封信感謝戈登. 漢普頓,並且預告即將在節目中介紹這本書,想不到戈登馬上就回信了!後來范欽慧老師寄了一顆秀姑巒溪的石頭給戈登,戈登將這顆石頭也放在霍河雨林「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之上,兩個月之後戈登將這顆「許願石」寄回范欽慧老師手上, 告訴她:「寂靜終會回家。」

這一顆許願石就像是一個指引,引領著范欽慧老師開始在臺灣尋找「寂靜山徑」,她找到宜蘭的太平山翠峰湖畔一片叫做「奧陶紀苔原」的 森林,她認為這裡的林相與霍河雨林相似,這些年來范欽慧老師與林務局積極合作,進行聲景的調查,推廣以「傾聽」為保育的核心。

訪談的最後,范欽慧老師笑著說,她的家人到現在都會笑她傻,擔心這麼傻會不會被賣了。不過也就是因為這股天真和傻勁,讓她這一路走來並沒有想太多,只是一再一再回到初衷, 再一步一步前進,這之中有太多人的幫忙與協助,大家因為相信而串連,也因此才能有這條「寂靜山徑」,並讓更多臺灣的孩子能認識安靜的臺灣。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8期

Views: 6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