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善知識化解偏見

撰文.呂松庭 插畫.陳佳蕙

距離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悲劇,已超過七十年,人類仍難忘記,那場由種族歧視導致的大屠殺。為什麼擁有宗教信仰,相信神的存在,具備良善美德的那一代德國人,會做出那種事?

最近加入這個檢討行列的《兔嘲男孩》這部電影,講述男孩加入納粹少年團,你可以發現,對猶太人的仇恨,如何透過教導,植入少年的腦中。

如果從小被教導相信猶太人和他們不一樣,猶太人是邪惡的,長得各種各樣的怪形怪狀,那種集體的偏見,透過成人的教導傳遞給少年,納粹少年的心智塑造過程裡,種下了成人世界對猶太人的仇恨。

孩子會觀察成人對他人的對待態度,從而變為他們自己的態度。美國華盛頓大學做過一個研究,孩子觀看研究人員跟一個成人打招呼,一組是笑容可掬,身體往前傾,音調溫暖,分享彩色玩具。另一組則是皺著眉頭 ,身體退後,聲音冷淡,不甘不願地把彩色玩具遞過去。結果,百分之七十五的孩子喜歡好好被對待的那個人,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孩子會願意把玩具給好好被對待的那個人。

電影裡的納粹少年團,就是這樣的過程,少年也許天生善良,不忍心殺死兔子,但他們觀看到成人對猶太人的仇視態度,仇恨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直到有一天,你會想,這樣的仇恨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直到也許就像電影裡的男孩,知道自家的壁櫥內躲著猶太女孩,透過接觸和真實的認識,改變了他的態度,最後,猶太女孩和亞利安男孩在戰後的街道共舞。

藏傳佛教的道久迦措林尼如此論偏見:「一個非常執著的自我,被自我所控制的心,是非常僵化,喜歡妄下斷言且充滿偏見的。」然而,一顆開悟的心並不會去分別。

「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可能沒有一顆被制約的心,因為那就是我們思考的方法。」自己對所有信念都有偏見和評斷,你覺得那就是你的看法,但通常也來自別人。你說:「這是我的信念。」但信念只是意見,不管是正見或者邪見,尼師說:「信仰也是人造品。」

化解偏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擱置你受制約的意見,直接的認識,從認識中增長你的知識,學習善知識開放的心胸。電影裡,當男孩說不舉發女孩,但須「告訴我關於猶太人的一切。」那正是化解的開端。現實生活中,你有一直被你貼上偏見標籤的對象嗎,你願意以善知識的心胸,走出化解的一步嗎?

佛經中,阿難尊者感嘆:「善知識是佛道的一半。」佛陀卻說:「不,善知識就是佛道的全部。」

我們的這一輩子,都被少年時期那顆已被制約的心所困,我們以為本性難移,但那本性會不會也只是制約的一部分?

Views: 38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