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賴郁芬 尼泊爾行腳朝拜神聖

撰文.陳盈霖 圖片提供.賴郁芬

尼泊爾是佛陀出生、修行、弘化之地,也是金剛乘大成修行之處,2000 年,靈鷲山住持心道法師在此成立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

去年 10 月,靈鷲山佛教教團舉辦尼泊爾禪修朝聖之旅,信眾在加德滿都參觀古佛寺,深入尼泊爾古老的佛教文化;親睹安座靈鷲山聖山寺百八觀音銅雕的起源──尼泊爾百八觀音寺; 也在密勒日巴禪修中心跟隨心道法師禪修 3 日。

談及此行,靈鷲山全球禪修推廣總會理事賴郁芬表示,感受到大乘修行第的靜謐,心中乘載滿城文化的古文明洗禮,追隨著佛菩薩足跡後,對佛法、禪修之路體驗更深。

禪修超過 30 年的賴郁芬,多年來與靈鷲山一直有著因緣,真正進入組織擔任職務,則是 8 年多前母親過世後。接手靈鷲山教團的第一份工作,是替第一屆國際哈佛青年營設計課程,讓參加哈佛營的 15 歲至 30 歲青年學子認識靈鷲山, 引導他們進入佛門。與此同時,賴郁芬也走入精進禪修之路,從閉關10 日開始,慢慢進入21 天, 至 49 天。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7、8 年前,賴郁芬開始跟隨著心道法師至不丹、緬甸、尼泊爾朝聖,藉由行腳精進修行。此行尼泊爾朝聖之行,是賴郁芬第二次踏上佛陀修行聖地,再一次讚嘆古文明帶來的感動,感受佛陀聖地的慈悲。

街頭轉角 處處皆是古文化

這次尼泊爾之行共 22 人,團中有位年輕時即在當地進行學術研究的日本法師高岡秀暢,與專門鑽研尼泊爾觀音文化的周夏教授,加上資深專業導遊,賴郁芬表示,透過 3 位對每個朝聖、禪修景點深入淺出的講解,更清楚地了解許多佛塔的表徵,以及古佛寺的歷史淵源。

在賴郁芬眼中,尼泊爾是個神奇的國家。她說,尼泊爾擁有全球第一高聖母峰,然所到之處道路未修、市容一蹋糊塗,可是,佛教文化卻 隨處可見。

走在加德滿都的街頭會感覺紊亂,滿街都是人,無時無刻的交通壅塞,特別是地上灰塵隨著呼嘯的車、颯颯的風不斷飄揚,然而,無數的 古文明卻蘊藏在這樣紊亂、風沙滾滾的煙塵中, 佇立百年、甚至千年,看著人類文明的起伏。

「寺廟真的隨處可見」賴郁芬說,整個加德滿都就是個博物館,「走在街頭,可能一個不起眼的小門推進去,便是一間擁有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歷史的古蹟寺廟」這樣的特殊景象, 早融入尼泊爾人的生活中。

她說,每天上午尼泊爾人都會供養住家附近的寺廟。在尼泊爾,人人有著信仰,或佛教, 或婆羅門、印度教等,只要經過寺廟,大多數尼泊爾人都會進去朝拜,或許因當地人都相信因果,那裡幾乎無小偷。

保存千年的《大般若經》

就在加德滿都山下下榻的旅館對面,一間看似普通的寺廟,便是賴郁芬一行人珍貴的「私房景點」。這個名為 Vikramsila Mahavihara 的寺廟,仍藏著龍樹菩薩當年撰寫的四部《大般若經》。據悉,這部經典已保存千餘年,紙張來自天然植物,塗層有防蛀功能,傳說中其中 3 頁經典,是文殊菩薩以小指書寫而來。

「再遲幾天,我們就看不到了。」賴郁芬說。導遊告訴他們,因他們抵達的時間,剛好即 將進入一年一度誦經的時刻。每年《大般若經》都會被拿出來讀一遍,一旦開始讀經,其他信眾便無法一睹這部經的面貌。整個尼泊爾,目前能看得懂經上古文,能讀經者大約只剩 3、4 人。

看到《大般若經》,大家都很欣喜,一行人更虔誠地向佛經跪拜頂禮。賴郁芬說,許多寺廟由家族世代守護,供奉《大般若經》的這個寺廟便是由一個皇室家族世代守護著這部經。

形貌殊異的百八觀音

此行主要目的之一,是一睹靈鷲山聖山百八觀音的本源地──興建於 1408 年的百八觀音寺。該寺廟為一座銅頂廟宇,最特別的是, 108 尊觀音銅像形貌各不相同。

賴郁芬說,這座百八觀音寺原是供奉一尊古佛,過去的古佛沒有佛像,而是簡單的一座類似佛塔的形象,百八觀音一如古佛身邊的護法觀音。但如今這 108 尊觀音像,反倒成了這座寺廟的主角。儘管如此,站在百八觀音銅雕前, 仔細領悟著每座雕像的神韻,一行人在其中領略更多的佛教文化銅雕之美。

一行人還參觀了當地綠度母道場懸掛的風馬旗。這個旗幟,是將欲祝福之人的名字寫上, 掛在樹上象徵祈福。在古樸的藍天下,滿山遍野飛揚的七彩旗幟顯得格外搶眼,豐富的色彩飄揚,感受著尼泊爾蘊含最原始和平、虔誠、祝福 之意。

密勒日巴禪修中心

參訪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則是另一個重要行程。心道法師在此聖地帶領眾人禪修 3 日,沐浴在密勒日巴尊者成道之處的淨土,感受其中的莊嚴殊勝。

密勒日巴尊者,是心道法師苦修閉關時最尊崇的大修行者之一。心道法師一次在宜蘭靈骨塔的禪修淨觀中,得到密勒日巴尊者示現,授記法  號「普仁」,更預示未來修行之路的障礙與成就。靈鷲山道場的「聞喜堂」即是以密勒日巴的俗家名聞喜為名,以紀念與密勒日巴尊者的法緣。

心道法師在多次帶領信眾至尼泊爾朝聖後, 有感於維護佛教聖地的重要性,也為了保存聖跡,同時接引修行閉關者,於是決定在加德滿都南郊 17 公里的桑窟村,成立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

賴郁芬說,這個地點是進入密勒日巴閉關山洞的必經之地,心道法師希望能將這個正法之處保留下來,因此將其購入後,慢慢萌生成立禪修中心的想法,為遠道而來的修行者,提供一個清幽、資源俱足的禪修淨地。

沿著中心建築往上走 5 分鐘車程,便是密勒日巴禪修時閉關的山洞,再往上走,則是龍樹菩薩修行聖地,也是傳說龍樹菩薩現身說法之處。距離禪修中心不遠處,還有相傳密勒日巴開挖山洞時留下的手印。

禪修中心附近佛寺神廟眾多,沿途道旁也都是印度教神像,心道法師興建中心的另一個心願,也希望儘可能避免讓這裡受到城市化的過度開發,延續周圍的自然生態。

一間間錯落於山林的清幽禪房,外觀相當質樸,大殿之外,還有數間關房。賴郁芬說,約莫 6、7 年前第一次造訪中心時,外觀雛形大致完成,但大殿、餐廳仍待完工。當時沒有熱水, 一行人住在山上,每人每天領一壺熱水,用來梳洗,那時也無空調,早晚溫差大。再次造訪, 整體設備、環境完善許多,不僅有熱水、廚房, 大殿都已完工,空調也已備好。

在心道法師帶領下,一行人進行3  日禪修,大家在禪堂打坐,聽著師父開示,寧靜祥和。

「在這樣的聖地禪修,心靈更加寧靜。」賴郁芬說。

許多聖者在加德滿都修行,一生為了求法, 可能都在山洞裡閉關,在成佛前花很大時間修行。她說,這樣一個聖地相當了不起,特別是密勒日巴在那邊禪修過,他的禪修成就,是永久影響那個地方的。因此當她在那個聖地禪修時,的確有感受到這樣的加持,心靈更加寧靜。「修行是需要閉關時間,是很孤獨的,也是要能面對自己,這需要時間的淬鍊。」

隨師滿心法喜 佛國古文明各有體會

多年來,賴郁芬隨師至各處朝聖,深刻感悟心道法師「凡事想著眾生弟子」的慈悲、寬大胸襟。她說,儘管行程中師父身體疲累,仍會考 慮大家;而跟著師父朝聖修行,也能親身感受許多不可思議的示現神跡。印象最深刻的是到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時,當時的加德滿都很久沒下雨,屬乾旱季節,結果師父一到山上,天空便 下起雨來,「師父說,跟在他身邊的龍天護法, 將甘霖帶到當地。」

跟隨心道法師走過尼泊爾、緬甸、不丹等地,對賴郁芬來說,無疑讓她更了解佛教古文明,震撼於佛教古都之下的莊嚴,無形中內化至自身,改變甚多。

「這3 個國家都是佛教聖地,但卻各不同。」賴郁芬說。尼泊爾雖然是佛陀出生地,但當地還 有印度教,印度教供養女神的血祭方式會殺很多動物,就文化傳承來說比較多元。緬甸是南傳佛 教聖地,佛法深入民心。至於不丹,全國上下都 屬於藏傳佛教,幾乎沒有不丹人不是佛教徒,整 個國家沒有工業,不殺生,人也很單純,一到那 感受相當和平,印證當地是最快樂的國家。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0期

Visits: 19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