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顏靜
高中同學張揚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個星期日上教堂,時常傳聖徒方濟各的話給社群好友。
還記得有一次到桃園大溪的旅程,他先帶我們去有著百年觀音像的齋明寺,觀賞講堂前面成排的楓樹,接著又去大溪的天主教隱修院,下午的陽光穿過教堂的屋頂在地上留下一個十字架的投影。從百年觀音信仰轉換到十字架的投影,如此的自然。我想起最近來台拍宗教紀錄片的義大利羅西尼神父與迦百列神父,對台灣宗教自由的現況與信仰文化的多元融合深表讚歎,肯定台灣創造了宗教和諧共存的典範。
我們從小生長在台灣,早就將宗教自由看作是理所當然,我們無法理解為何在某些地區和國家,宗教間水火不容,甚至長年兵戎相見,塗炭生靈。
張揚認識輔大退休的陸達誠神父,神父告訴他,他有一名得意學生在靈鷲山出家,也曾邀陸神父到靈鷲山參訪,和心道法師相見歡。他從此對靈鷲山充滿嚮往,終於有一個機會和幾位朋友上靈鷲山住宿一晚,也認識了陸神父的學生,如今已是山上獨當一面的法師。張揚讚嘆靈鷲山海天美景和神聖的寺廟建築,他更難忘靈鷲山宗教融洽的氣氛。就如心道法師所說:「每個宗教都有靈修的傳統,我們首先就是要彼此對話,找到共通的教義。」
法師告訴張揚,許多天主教的神父和基督教的牧師都常上山,和心道法師結成好友。心道法師創辦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每年都會辦回佛對談。對話,是彼此交契的開端。
譬如這次,義大利神父們於4月8、9日到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與貢寮區的靈鷲山,由在台耕耘逾30年的王敬仁神父(Fr. Edi Foschuatto)、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國際事務部專員全程陪同,進行2天1夜的拍攝與訪談,還住在聖山寺一晚,體驗寺院生活,希望透過影片,讓世界看見台灣在宗教交流上的豐富樣貌與和平價值。
羅西尼神父為聖方濟沙勿略修會羅馬總會多媒體節目負責人,他指出,這項宗教交流系列紀錄片拍攝,已走訪佛教為主的泰國、穆斯林社會的摩洛哥等地,台灣是系列裡的一集。影片將以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與西班牙語等4語版本推出,發佈於修會網站,將觸及全球25國、超過300個修會據點。
「我們早就聽說台灣的宗教多樣又和諧,這次來到台灣,真正理解宗教如何深植人心,並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羅西尼神父觀察到,台灣民眾對待信仰的態度既虔誠又寬容,不論宗教背景如何,人們皆能自在表達信仰理念,毫無壓力與歧視,這在全球實屬難得。
寺廟投影下的十字架,一點並不衝突,這是對世界宗教博物館最佳的描寫。作為了解世界各大宗教,建立交流對話的平台,宗博館繼當年的《虛擬聖境》,將夏特大教堂、婆羅浮屠、圓頂清真寺、佛光寺⋯等逾十座全球知名的經典建築,轉化成具體而微的模型縮影並常設於宗博館七樓的世界宗教展示大廳之後;2025年,再延伸主題,持續盤點台灣在地各個宗教具有故事與特色的信仰殿堂,並以特展形式分享觀眾。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特展,講的是1954年一位德國神父千里迢迢來到台南偏鄉宣教的故事⋯,而他又是如何打動了普立獎得 戈特弗瑞德·波姆,願意無償為台南鄉親設計了一座稻田裡的天主堂⋯
本次特展規劃三大主題展區:
✓ 人們因此而有盼望
✓ 稻田上的天主堂
✓ 光榮聖十字架
帶您一窺 楊森神父的傳教日記、波姆的建築設計手稿、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模型、及信仰聖物 聖髑 聖十字架 等珍貴展品。
◢◤特展資訊◢◤
《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 人們因此而有盼望
- 展期|即日起- 2025.08.31(日)
-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6樓、7樓
View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