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知道我是個寫文章的爸爸,有人給我一本《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但打動我的,則是副標:「獅爸教育法」,那個把爸爸比喻成動物的想像。

當然,獅爸當前,連帶的孩子也是「獅子」,獅爸教出一對傑出的子女,從小給孩子讀的是講到弱肉強食食物鍊的《獅子是怎麼長大的》,這位「獅爸」寫道:「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掌握自己的命運,需要具備獅子的精神。」

教出讀哈佛、劍橋的孩子,讓孩子成為某種天才,無異是「人群裡的獅」,是這群獅爸虎媽寫書的重點,那種威風凜凜的模樣,在聖賞的「動物謝肉祭」,應該都排在最前頭。但是,還是有其他動物想像。

大於文化曾經出過一本大衛艾蒙寫的《我的爸爸是鳥人》,翻譯在台出版改名為《爸爸會飛》,算是繪本。那個爸爸黏上翅膀,練習飛翔後來還去參加鳥人比賽,沒有真的把自己變成一隻鳥,卻得到了女兒的諒解和愛心。我看了這本繪本心想還好,那個爸爸沒有真的變成鳥,不然每個爸爸的書房都要掉一大堆羽毛。

「我的爸爸是─」後面連上一種動物,其實可算是不錯的思維練習。而且,我可以跟你打包票,想到鳥的機會還不低。我一直記得,還在報社當藝文記者時,曾問古琴家梁銘越,將他也是古琴家的爸爸梁在平想像成一種動物,他略一沉吟就說:「我的爸爸就像一隻鶴。」這已是多少個父親節前的往事,我卻記得這對鶴父子伴著古琴飛翔夜空的場面。

我也想起那本《爸爸,我們好嗎》,有沒有曾把自己這個爸爸比喻成動物,我曾訪問媒體行銷人吳文禮憶起她九十多歲過世的爸爸,說「爸爸像牛,他會為了我們的需要,放棄自己的想要。」形容得真美,我一直想「借用」這句話放在自己書裡,形容一下自己,但還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實,我跟兒子間,比較像是一對鬥魚父子,見面就互相鬥來鬥去,隔層玻璃還安全點。

對了,比喻成魚也頗為常見。《尋找尼莫》的繪本曾經拍成動畫,那隻焦慮萬分的小丑魚爸爸,簡直就是我們這些特殊兒爸爸的化身,在我們父子生命裡,我們都經歷過相同的焦慮和神經質,同時也因而伴子女游過了一座大洋。

每個教養和成長的結晶,因此都是一個寶藏。一隻小丑魚老爸一定寧可自己的兒子也是小丑魚,不會到撒哈拉沙漠尋找幼獅的蹤影。所以,爸爸們,不管你是獅子、老虎、鶴、鬥魚、牛或鳥,請給你家的小獅子、小虎、幼鶴、小鬥魚和小牛,一個深深的擁抱。

謝肉祭音樂響起,沒有被我提到的動物爸爸們,一起來吧。

Visit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